老子曰:“治大者,道不可以小,地广者,制不可以狭;位高者,事不可以烦;民众者,教不可以苛。”事繁难治,法苛难行,求多难赡。寸而度之,一丈必差;铢而称之,一石必过。石称丈量,不可宽以致远,不可紧以致速。
故,无益于治,有益于乱者,与圣人相去远;无益于用,有益于费者,与智者不同。故功约易成,事省易治,求寡易赡。任众则易,小辩害义,小义破道,大道至简。
河以逶迤故能远,而非一勺之水也;山以陵迟故能高,而非一匊之土也。道以优游故能化,不待长时方显其效也。
夫通於一伎,可以曲说,但不能广应;调音小弦急,大弦缓,以适中为贵。此理亦同,在立国平衡贱富、劳闲,以养天下人民。
老子又云:“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天同气。”此言与自然合流,无为而有生化力。在古今兴亡之间,只是施仁政、信守诺言、严威德行,即精诚所至。而外表装饰,更是虚假若然。
文子以为,当有道以理,则法虽少足矣,当无道则法虽众不足。当存此理,则国家和谐当存,当失此理,则国家扰攘当起。此乃上仁三至治之要,其在乎简约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