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将无所不为微明6道物所道文子(通玄真经注卷之七)诗解

无为将无所不为,微明6道物所道【文子】(通玄真经注卷之七)诗解 题文诗:至德至畜,自生不息;至仁至积,恩重情深;至义至宜,合于众适。君子重义,财散情聚,小人重利,财聚情散。愚者所犯,以言而无信、嗜欲无穷,不知所止,用之丧躯;圣人知权,以言而信、不期而当,有知所止,是真情之窟。利害相反、祸福相倾,不可不察,不得不慎。

教本君子,小人被泽,利本小人,君子享功,使君子小人各得其宜。真情泽被禄利奉下,无官自治,不令自行,风清气正,每安其所。

慈父爱子非求其报,而圣主养民非为己用,有如自然之分,不养而养,是至养 至 情也。慈博爱济众天下一家,用众所爱得众之力,则见始终一情,无情以恃功力骄臣子,其恩惠不接。

老曰:“事或欲利益适足以害人。”病湿食热病渴饮寒,此皆善良医所以致疾也。而愚者悦目悦心,便是聪明人的避讳处。先迕后合乃愚者的失误;先合后迕则圣人的忌讳。在乎察验祸福与反应不可忽视。

老曰:“有功离仁义即见疑,有罪有仁义必见信。”故四者乃世间常顺的法则,是尊贵的称号虽谋计策当虑患解图国存,但若离弃仁义则功业难成。而言语虽多却未中于策计,更不能益于国家,但心怀仁义则身定保全,因此说百计常不能达成愿望,或许宁舍此等虚幻投身于审问仁义更佳。此外,为臣者图国解难却因骄王尊己使功业落空或有良谋未施奇计未行便力尽力尽亦能守持仁德且身免患难。在治理国家时乐在其中以存续,如虐待百姓亦乐在其中导致亡国水流广大但又低调地滋养万物君长和臣下的关系要平衡根本与枝叶之间的关系若根本美好枝叶繁茂岂有争斗?因此古代圣贤通过明智宽容任用人才并让他们自由发挥上层垂拱布政下层尽职奉献如此便能达到和谐共赢最终目的使国家日新月异根基稳固枝叶繁盛。此外慈父爱子的行为非出自报答的心意同样圣主对民的抚育并不出自个人利用,而是因为不得已的情形依靠力量获得荣耀然而如果过度依赖这些力量就会失去恩惠。这意味着使用人们喜爱的事物才能得到人们的支持举办人们喜好的活动才能赢得人们的心意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种连续性的忠诚态度真正体现了“真”、“诚”的精神价值观。而那些只凭恃强凌弱只靠威严来维护秩序的人们,其恩惠无法触及他人的内心世界最终导致孤立无援。这说明只有那种能够感受到并理解他人的感情才会拥有真正的人性光辉,那些仅仅追求个人的成功和满足的人生观念往往缺乏这份基本的情感联系,这样的生活方式既不会带给自己幸福,也不会让别人感到安全与温暖。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