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自然之悟10上仁6至道至和诗解

【文子】10上仁6至道至和诗解 题文诗:情生天地,天地有情,情通万物,至情气正,天地正气,莫大于和。至和至神,自生自长。阴阳调和,一日一夜分明。合之所致,是生成之本也。

春分而生秋分而成,与成与生必得其精。此阴阳交接乃能成合。不以积阴不生,不以积阳不化,而以阴阳交接为道也。

圣人之道,以宽示之以栗,以严藏之以温,以柔可直,以猛含仁。太刚则折,太柔则卷,在刚柔之间是道也。

绳之为度,可卷怀引申,可直布长无撗短无穷,无刚即圣。恩推懦威退,有威;严推猛和退,有和;爱纵令进,有令;刑祸亲离,无亲。此贵于顺应自然,不强求其非义者也。

老子曰:“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此言在乎自然界中万物各就其位而存焉,不论大小强弱皆可共处。但亦须知,“过犹不及”,故需恰到好处,使万事皆得其宜耳。在这过程中,每个生命体都应遵循自然法则,如同河流永远向下流动、山峦永远向高耸立一样,从不停歇也不疲惫,这便是“顺应”、“适宜”的境界了。

圣人行事,对待国家治理,用宽松示德用坚定藏心,用柔软使硬用刚毅含爱,用仁爱施予时慎重又持久善始善终。这一切都是为了实现“太极五行”,即水火金木土的平衡协调,使社会稳定繁荣,也就是达到“无形而能显形,无声而能闻声”的境界。而这一切,都建立在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并非凭空捏造或任性妄为,因此才能被后世尊称为“智慧的祖师”。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