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神农氏创立了农业,斵木为耜揉木为耒,以教化天下垦耕的初衷。春夏秋三季开荒种植,是万物更新的自然法则。无为而治,无不为之理,体现在自然界中,每一事物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当尧时期,因洪水泛滥草木繁茂而五谷难以生长,大禹便随山砍伐树木,加强烈火焚烧山泽后,九州之地土质改良,可以进行种植和耕作。后稷继承他的思想,将农艺传授给民众,使得五谷丰登成为可能。
垦耕是农业发展的基础,它包含了开荒除草以及犁地等过程。这正如易大传所说:“神农氏作斵木为耜揉木为耒,以敎天下。”周书中提到:“神农时天雨粟,神农 耕而种之始作陶冶斤斧,为耒耜,以敎天下。”
前汉时期,有名将赵过,他作为搜粟都尉,在田地上多次进行垦辟,即今日所谓的“开荒”。在不同的季节里,我们有不同的做法:春季叫燎荒,用火来清理土地;夏季称掩青,用来保护新生的植物;秋季则是芟夷,用刀子割掉杂草,并放火以消灭残余植物,然后再次播种。
通过这样的循环,不断更新和改良,让土地保持肥沃,这就是无为而治,无不为之理在自然中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