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之治宋应星盐政议中的官价煎炼与商人苦恆

在宋应星的《野议·卷10盐政议》中,作者提出了对盐政制度的深刻批评。诗篇揭示了官府对盐业的操控导致商人的困境和国家利益受损。诗中表达了“食盐生人必需,国家大利存焉”的重要性,但同时指出“政败于弊生,商贫于政乱”的严峻问题。

诗人强调:“夫人情之趋利也走,死地如骛。”即人们追求利益时往往不顾后果,如同奔向死亡一样鲁莽。这也反映了当时官府为了增加税收而加重商人的负担,使得他们陷入债务和困境之中。

诗中还提到:“使行盐有利谁不竭蹶而趋?”这意味着每个人都希望从盐业中获得利益,即便是通过辛劳工作也不放弃。而且,“长芦以下虽增课犹可支吾,而淮则窘坏实甚。”显示出淮区的税收过重,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压力。

更值得关注的是,“自天启初年国则珰祸日炽,家则败子日生,地则慕羶棍徒日集”等描写,这些词汇形象地展现了那个时代政治腐败、家庭破裂、社会动荡的情况,以及民众生活状况的恶化。

最后,诗人提出了一种简化法度以减轻人民负担,并鼓励朝廷改革,以促进通商惠民。他认为:“此法一行,则四方之人奔趋如骛。不半栽,而丘山之积成矣。”意味着如果实施这一政策,将会引发广泛的人们参与,从而迅速推动经济发展,不久将达到巨大成就。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