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起民谣中说:“腊月二十八,把面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据说在这个农历的腊月二十八,我们每家每户都会开始准备过年前需要的主食。所谓贴花花,就是张贴那些美丽的年画、春联和窗饰,以及各种神圣的符码。这一天不仅是接待诸位神仙,也是迎接祖先们回来的日子。
其中,我特别喜欢那个关于贴春联的习俗,它源自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一种能够驱邪之木,《典术》里就有这样的记载:“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后来,在五代时期,一位名孟昶的君主,他非常喜欢文学,每年都会命人为他题写桃符,这样做成为了后世春联的一种传统。而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副记录下来的“春联”。
随着造纸术技术的发展,我们才逐渐用红纸取代了原来的桃木,用来张贴这些美丽而充满意义的话语。这种习俗至今仍然流传下来,是我们与过去文化联系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