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任法融道长探讨道教派别之深邃反复琢磨其精髓

任法融,甘肃天水人,1936年出生于一个务农的家庭。幼年丧父,他是家中最小的弟弟。其外祖父是一位清末秀才,对儒学有深厚的造诣,其父亦受其影响,通读四书五经,并常阅读佛道经典。1943年入乡塾读书,1950年因家庭原因辍学,在家自学农业和阅读儒家经典。1952年在陕西龙门山游历后,与当地道士生活并学习道教,最终拜全真派龙门宗二十八代玄裔王嗣林为师。

任法融虽习经韵,但不重此事,而是致力于研读《道德经》、《南华經》等高深道教著作。他认为,《道德經》的精神实质体现了修真、延年的哲理,同时也涉及宇宙造化和万物消长之理,是一部既有哲理又实用性强的古籍。

1964-1966年间,他研究《道藏精华录》,对《道德經》的理解大增。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继续在楼观台垦荒种地,并利用空闲时间研读与注释《 道德経》。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担负筹资维修楼观台工作,同时继续他的注释工作。在1987完成了对“楼正本”版本的注释,这部作品共计10万字,被广泛传颂。

任法融不仅是一位学者,也是全真派的一名监院。他以爱国爱教、信仰虔诚著称,对于管理宫观事务、培养新一代青年以及接待来访嘉宾等方面都有着卓越贡献。在1992年被选为中国道协常务理事,并担任中国道教学院副院长。此外他还曾担任过多个职位,如周至县政协员、第四届中国道协常务理事、陕西省政协成员等。

2015年6月,当选为中国道教协会咨议委员会主席,以表彰他对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这份荣誉也是对他多年的辛勤工作和对中华文化继承发扬的大力支持的一个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