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歌,梦回旧事,每一瞬间都充满了对往昔的思念。王光德道长,他在我心中的地位,就像那永不褪色的记忆,时而涌上心头,令我泪流满面。
第一次见到他,是在九十年代初,我还年轻,不懂得世事,但深刻感受到他的智慧与慈悲。那时,他已是湖北省道教协会副会长,我们相遇于武当山,那座充满神秘气息的地方。他亲自驾车来到洛阳下清宫,为我带来了意外的惊喜和深刻的影响。
第二次见面,也是在九十年代末,那年的春天,我正带领学生们参加“道教经韵知识”讲座,他作为湖北省道教协会会长,在开学典礼上给我一个温暖的问候,让我感受到了他的关怀与尊重。
第三次见面,更是难忘,那是在武汉长春观的一次偶然相逢。他蹲在菜地边,与我聊起了天,让人仿佛置身于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之中。在那个夏天,他提出了邀请我去武当山讲学的事宜,这份荣幸让我铭记终生。
后来,当我的第一部著作《道教手印研究》即将出版时,他又给予了支持和题字。这不仅是我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也是我对他的无限敬仰。在他羽化登仙之后,我写下了一首《哭光德》,用诗句表达了我的哀思与怀念。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事情变得模糊,但对王光德道长的情谊,却始终如磐石。我曾多次尝试寻找机会参与纪念活动,但直到他羽化二十周年才被邀请回到武当山,与同仁们一起缅怀这位伟大的导师。每一次回忆,都像是那悠扬的声音穿越千年的沉浮,而最终,我用“忧”字结束了这篇关于王光德道长的心灵抒发:
故园眇何处,
归思方忧哉。
淮南秋雨夜,
高斋闻雁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