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民俗婚嫁物品背叛的民间礼仪

在徐州,男婚女嫁被视为人生的大事,它关系到家族的兴旺与子嗣的延续。因此,这一选择不能草率行事。三媒六证、纳彩行聘、换帖传柬等都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而迎娶完婚时,还需要选择一个“黄道吉日”。这就是所谓的“择吉”。

旧俗中,通常由男方挑选两个吉日,一個在上半月,一個在下半月,以供女方选择。而有些地区还会注重属相,如:“正、七迎鸡兔;二、八虎和猴;三、九蛇和猪;四、十龙和狗;牛羊五、十一;六、腊马和鼠。”不过,这些规则并非绝对,农村里更倾向于避开农忙时节,而城里则喜欢选假日或双日的星期天。

按照过去“老门旧家”的习惯,“传期”得通过书面形式进行,其中专派一人挎着红包袱,裹着个“拜盒”,内装有婚书、新娘头发等吉祥物。婚书上需写明何时为“行嫁利日”,以及其他细节。此外,还要写些祝福语,如“天地氤氲”、“咸恒庆会”、“长命富贵”、“金玉满堂”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叫客”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在城里多用请柬,在农村则一般口头传达近亲。近亲一般都早到,一图热闹,二给打个帮手,当舅当姨母更是理所当然。

于是乎,“铺新床、迎新娘,全家老少喜洋洋”,男方必须准备好新房布置。“铺新床相当重要,一定得由两位或四位全福太太承担重任。”全福者须是原配夫妻或儿女双全,他们先填枕套被,并且还要放一些莲子花生红枣桂圆白果以示早立子连生贵子。

为了预示早生贵子,大喜之夜,要请一未成年童男父母双全陪伴新郎过夜称作滚新床。大喜之日还得由他充当压轿郎。在徐州陪送嫁妆的俗规有十多种,有整枝子半枝子的大八件、中八件、小八件灯盆两种及软包袱等等,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价值。而陪送土地数量,以放在桌上的土基(形如砖坯)来标记,每块代表一百亩,因此每次送出的土地数量不尽相同。

而现在不同了,不仅要过问,有些甚至不达目的不进婆家门。不光女家要陪嫁,男家也要准备好几大件。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类型的物品成为必备:

六七十年代:手表自行车缝纫机收音机

八十年代:彩电冰箱洗衣机

九十年始:电话空调摄像机

直接钱财,无论想买什么就买什么

所有准备好的嫁妆,都要在婚期前一至三天内,由女方请人护送到男家的上午。这时候所有物品都得公开亮相,以扩大影响。护送者中须有一名指导婚仪的新干娘专门调度,此妇必须是有公婆儿女双全的人快到男方家门时,要鸣鞭通报,让对方闻讯出迎设宴款待。当妆奁进房后,将钥匙交给婆婆执掌,其姑嫂叔侄便翻箱倒柜,对其评头论足一番此叫作:“不翻不发”。

旧时婚礼前一晚,男方须备好花轿轿分三式,最低为二人抬,小轿最简单,也有的最高档为官轿配有鼓乐班子古时纳妆填房排场用轿不能超过原配,只有原配夫人以明媒正娶八抬大轿为荣,以示正位。但现在已改变,只剩下真正意义上的元宝——手机与生活用品已经取代了那些昔日繁复而费力的仪式。

接下来就得过嫁妆,这也是头一天的事(也有喜日那天开始走),然后祭拜祖宗告慰先灵,同时新娘开始饥食,因为大喜之日礼仪繁杂行动极不便。这风俗现在除农村少数地方还有城市里已免了。一切一切,都围绕着这一刻展开,那是一个新的起点,是一种新的开始,是一次新的尝试。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