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若金汤的燕翼围绕着中国十大古民居中的每一座仿佛有无数故事在人物间跳跃

客家摇篮中的古民居——固若金汤的燕翼围

在客家大地上,有一处被誉为“摇篮”的地方,那里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深厚的民俗特色。燕翼围,这座被誉为“固若金汤”的古民居,坐落于广东龙南市杨村镇,是一个典型的客家建筑,它不仅体现了客家的建筑艺术,更是对抗风雨、守护安宁生活的一种特殊形式。

站在虎形门罩的大门前,我们可以感受到这座房屋巨大的魅力。墙脚上的麻条石、灰褐色的三合土、错落的青砖以及嶙峋的牙子檐构成了这座房子的外观,每一块每一砖都承载着时代与岁月的印记。仰望这些结构,不仅能看到它高耸入云,更能感受到其厚重而坚固,就像是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

燕翼围始建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经历了370多年的风霜考验依然巍然屹立。这座房屋底层采用了一块一块重约百斤的麻条石浆砌成,墙脚至墙体3米间所用的泥土厚度达到了2.05米,而第二、三层则采用火砖内夹泥砖进行筑造,这种“金包银”砌法确保了其强劲耐久性。

更令人称奇的是,燕翼围不仅拥有高度,还有着极其完善的人工防御系统。在二三楼四周布有58个枪眼,以及环通通道,便于在高楼上打击百米之外敌人。此外,它还设有两口暗井,一是水井,一是储粮食旱井,以备不时之需。而传说中第四楼土墙甚至可以作为备战充饥的情景。

除了防御功能,燕翼围的大门设计也非常独特。大门券顶上方专门设计了呈漏斗状注水孔,可以在遇到火烧的情况下迅速灭火。1944年8月日军轰炸杨村时,以燕翼围为重点投弹,但这座坚固如初的小城堡只留下西北角壁体上的弹痕,无一人伤亡。

为什么要耗费如此巨资来建造这样的豪宅?答案就隐藏在明末清初那段战乱纷飞年代。当时杨村镇旧称太平堡,与广东连平、和平交界,是游寇频繁经过的地方,因此赖福之结合早先避难经历,对安全问题格外关注,并决定用毕生积蓄建造一座备战备荒的聚居地——燕翼围。

赖福之开始购料筑基,在42岁的时候,他召集兄弟开始了长达27年的艰辛工程。在他长孙济斯3岁时,即清康熙十六年(1677年),这一切才告完成。27年的时间里,这里发生过多少动人的故事,有过多少悲欢离合,而这所有的一切,都沉淀在这个名叫“高守圍”的地方,其实质就是对子孙后代未来的深谋远虑和保护愿望。

据说,当知府周玉衡到访此地后,为表祝福,将“燕翼圍”三个字墨宝留给了赖氏家族,并镌刻于大门上。这三个字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意,“比”字代表稳定,“五吊”代表财富,象征着家庭幸福安康与财源滚滚。但真正让人敬佩的是这里的人们,他们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用最朴素的手艺创造出这样一种保护自己家的方式,让世人赞叹不已。

今天,当我们走进这个历史悠久的地方,看见那些老树参天、大院小屋,那些细腻精致的手工艺品,我们仿佛穿越回那个年代,那里的每一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去追求一个共同目标:安全与幸福。在这里,你会发现无论过去还是现在,无论何种环境,只要有一颗热心助人的心,就能够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传奇故事。而对于那些曾经或正在努力寻找属于他们梦想生活的地方的人们来说,这里的故事可能会成为他们灵感来源,也许会激励他们继续前行,因为正如这里一样,每个人都值得拥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安宁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