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这座别墅前,眼光由地面往上走,斑驳的砖石、灰褐的大理石、错落的木质装饰、嶙峋的瓦顶……整体建筑如同一块不经装饰的蓝布,从屋檐上垂下来,不仰头,看不到顶,一仰头,直冲天际。仰望这座别墅,不只惊叹于它的高度,更折服于它的厚度与深度,其坚实的大理石地板和精致的手工艺品,都吸引着众多访客前往探秘。
这座农村一层小别墅新款,是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它位于一个宁静的小镇,有着370年的历史。这个小镇自古以来就有着特殊的地位,因为它连接了两个大城市,所以这里经常会受到游寇和盗贼等威胁,这使得居民们需要建造这样的防御式建筑来保护自己。
围屋是用麻条石浆砌成,每个麻条重约百斤,用来增强防御功能。在每一层都布有枪眼,上面的通道便于在高楼上打击百米之外的敌人。这座围屋还是现存最高、墙体最厚的一家,也是赣南围屋中防御体系最为完备坚固的一家,为避免敌人围堵,还辟有两口暗井:水井和旱井。
传说四楼土墙可以作为备战充饥时使用。在北侧离地面约1米处凿有一口可起“门铃”作用的人声孔。当晚归或来串门的人呼唤内人时,只能通过这个看似弯弯绕的小孔来辨识身份。大门券顶设计了注水孔,以防火烧大门,可注水灭火。
1944年8月,当日军轰炸杨村时,以燕翼围为目标投放炸弹,但燕翼围仍然安然无恙,只留下了一些弹痕,并没有人员伤亡。这说明了这种设计确实非常有效。
为什么要耗费巨资建造这样厚重的大型住宅?这是因为当时战争频繁,大量流动武装力量威胁到平民居民,因此人们需要建立这样的堡垒以保证自身安全。而这些堡垒也成为后世研究古代城池设计的一种参考。
燕翼围被命名为“燕翼”,据说取自《诗经》中的“武王岂不仕,诒厥孙谋,以燕翼子。”意指赖福之为了子孙后代而建造此堡垒,用以寄托他对荣昌后的愿望。此外,在旁边也有赖福之儿子的细围,比喻家庭成员之间团结协作,就像鸟类比翼飞翔一样紧密不可分割。周知府留下的墨宝也是表达这一点,他写的是“比”字而非“北”,并且将“五吊”填入其中,要表示祝福他们比翼齐飞,如同鸟类一起飞翔一样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