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启动修缮客家围屋榴兆楼保护中国民居建筑遗产

我将文物的故事重新编织,让它们焕发生机;我将文脉的传承续写,使其不绝如梭。惠阳区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围屋榴兆楼的修缮工程已经展开,预计年底前能完成初步整体修缮工作。这座名为榴兆楼的地方曾因一场秘密大营救而闻名于世。

榴兆楼始建于清朝咸丰四年(1854年),是一座典型的客家围屋。它坐落在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叶氏族人手中打造的山间之中,占地1482平方米,有三进堂房,四周墙壁上绘满精美壁画,而封檐板上的雕刻则栩栩如生。该建筑具有四角楼和镬耳山墙设计,这样的结构既能够挡风又增添了围屋的气势。

自从这幢古色古香的小镇被遗忘之后,一直到81年前的那次香港秘密大营救事件,它才再次走入历史舞台。在1941年的那个充满变数与挑战时期,当香港被日军占领,众多文化人士和知名爱国者需要转移到安全地带时,这个偏僻的小村庄成为了他们逃离之路的一站之一。包括茅盾、胡风、张友渔等文化巨匠,他们都曾在这里暂停脚步,最终顺利抵达内地。

随着时间流逝,大部分居民离开,小镇逐渐恢复宁静。但是,从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迁出后,此处再无人居住,只作为家族祠堂使用。200多年的日晒雨淋,对这幢砖木结构建筑造成了极大的损害。当地村民虽然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但这些都是临时性的补救措施。

直到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成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此后不久,便启动了前期勘察工作,以确保“修旧如旧”的原则,将其保护起来,同时也考虑到未来可能对社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利用好本地区红色资源,并完成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的修缮工程。这意味着,不仅要让这些古老建筑免遭破坏,还要使它们活跃起来,为人们提供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地方。

对于正在参与施工的人来说,每一次铲除瓦片,每一次重新搭建,都是一种责任感与激情相结合的情景。“我们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围屋进行整体修缮。”工程勘察设计项目负责人谢忠旗说,“我们会替换损坏的瓦面、木质构件,并且尽量保持原有的外观。”

据杨欣股长介绍,现在工程进展顺利,他们预计这个冬天之前就能完成所有必要的手续。这意味着经过彻底维护后的榴兆楼,不仅更加坚固,更具吸引力,为那些想了解历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实实在在见证过去岁月生活方式的地方。而这样的努力,也正是为了让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够“活起来”,并且永远“传下去”。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