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城县的山峦间,分布着众多被誉为“江南古堡”的客家古寨堡。尽管这些古寨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仍旧屹立,留下了客家先民建寨避战乱、择地防御的深厚历史记忆。
据史料记载,从中原迁至石城的客家祖先为了逃离战乱和匪患,从元朝初年就开始筑山寨。在清代咸丰年间,当地官绅、富豪以及家族为了保护自身安全和财产,更是遍寻险要之处筑造山寨,使得修建山寨成为当地风尚,县境内共有大小山寨近百座。当时期进入20世纪30年代,由于现代武器对传统防御体系的威胁,许多古寨堡逐渐衰落,并且大多数被废弃。目前,在石城还残存约20座古老之作,如通天寨、石马寨、红石寨及胜石寨等。
这些古老建筑通常选址临近村庄,与四面陡峭而顶端平坦宽阔的山头相邻,以此作为居住地点。其外围使用坚固的大理岩砌成高墙,并配备了完善的门楼、高楼射孔等构件,为一座完整的防御系统提供了保障。而内部则设有各种生活必需品,如水井、马厩、大仓库,以及炮台药库等设施,有些大型建筑面积达五六平方公里,还包括水田藕池菜园果园寺庙,可供农耕生产与长期守卫。
随着时间流逝,这些古代居民点虽失去了最初的地位,却又找到了新的价值——旅游发展与历史研究。这些建物正受到当地政府及群众的大力支持,被视作一个值得保护并发扬光大的文化遗产。因此,它们将在游客前景中重新焕发昔日雄姿。(记者李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