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石城县的山峦间,分布着众多被誉为“江南古堡”的客家古寨堡。尽管这些古寨因自然和人为因素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但仍旧屹立,见证了客家人的智慧与坚韧不拔,他们为了逃避战乱和匪患,从元朝起就开始筑造山寨,而到了清代咸丰年间,更是由官绅、富豪及家族精心挑选险要之地建造山寨,形成了遍布全县近百座的山寨与防御设施。然而随着现代武器的发展,在30年代古寨堡失去了其防御功能,便逐渐衰落并废弃,现在仅存约20座,如通天寨、石马寨、红石寨等。
这些建于临近村庄且四面陡峭但顶端平坦宽广的山头上的客家古寨,其外围采用险峻处砌以石头的墙垒,并配备有完善的防御设施如门楼、射孔等构成了一套完整系统。内设生活用房以及水井、马坊、仓库等必需品,还包括农耕生产所需的地带如水田藕池菜园果园寺庙,有些甚至面积达五六平方公里,可以自给自足长期固守。在地理上,它们通常独立或相连,或是有中小型聚集体,这种结构既保证了独立又保持着联络。
经过数百年的风雨考验,虽然这些古老建筑已不再具备其原有的军事功能,但它们作为旅游景点和历史研究资料却日益显现价值。现在,地方政府和居民都重视保护修复开发利用这些宝贵遗产,将它们打造成一个新的文化旅游品牌,让更多游客了解并欣赏这段厚重而宝贵的人类历史。(记者李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