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10万元一层小别墅榴兆楼如同忠心耿耿的守护者静静地在客家围屋中等待着翻新的机会它的墙角儿似乎也在

摘要:让历史的见证“焕然一新”,让文化的根脉“绽放再生”。惠阳区宝贵的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香港秘密大营救转移站——客家围屋榴兆楼正迎来修缮工程的春天,预计年底前将完成初步整体修复工作。这座榴兆楼因其在大营救中的重要作用而闻名遐迩,是叶氏族人在清咸丰四年(1854年)建造的一处典型客家围屋,以其独特的地势和精美的建筑装饰著称。

围屋坐落于秋长茶园村老屋村民小组之中,其堂屋三进,为四角楼式结构,顶部镶嵌有独特的镬耳山墙设计。200多年的时间里,这座古色古香的围屋几乎与世隔绝,只有在81年前的一次大营救行动中,它被世人所知晓。在1941年的香港危机时期,当许多爱国文化人士需要从被日军占领的香港转移到内地时,榴兆楼成为了他们秘密撤离的一个关键节点之一。这次行动中,有数百名知名文化工作者,如茅盾、胡风、张友渔等,都曾利用这座客家围屋作为临时避难所,最终安全抵达内地。

随着时间流逝,榴兆楼逐渐沦为家族祠堂,不再有人居住。但即便如此,这幢传统砖木结构建筑仍旧承受着岁月沉淀带来的磨损。当地村民虽然不懈努力进行维护,但这些都是短期的小规模修补工作。直到2019年4月19日,榴兆楼正式列入了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并于同年9月启动了修缮前的勘察工作。

今年惠阳区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活化本地红色资源并完成碧滟楼、榴兆楼等历史建筑修缮工程的情景。此举旨在实现“修旧如旧”的原则,即通过现代技术和材料对古老建筑进行恢复,使其既保持原有的历史价值,又能适应现代社会使用需求。

正在现场监管施工项目负责人的谢忠旗表示,“经过详尽调查,我们发现了瓦面坍塌严重以及部分墙体裂痕的问题。”接下来,将会对损坏部分进行更换,同时对墙体进行彻底维护,以保证整个结构完整性。此外,还将根据原始布局重新铺设土地面,以确保整体视觉效果符合传统风格,同时满足现代安全标准。

至今为止,惠阳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和赓续历史文脉,无论是通过资金筹措还是多渠道支持,都在持续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不仅如此,该地区还计划今年内对另一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碧滟樓进行全面翻新。这些努力共同推动着那些见证过时代变迁的人们故事得以“活起来”,使得我们的文化遗产能够不断“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