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将文物的故事重新编织,让它们焕发生机;我将文脉的传承续写,使其不绝如梭。惠阳区内,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客家围屋榴兆楼正在接受修缮,它是香港秘密大营救接转站的一部分。这次修缮工程预计年底可完成初步整体修缮工作。
榴兆楼因那场震撼人心的大营救而闻名于世。这座围屋建于清咸丰四年(1854年),坐西北朝东南,占地1482平方米,堂屋为三进,其墙壁绘满精美壁画,而封檐板上的雕刻栩栩如生。它是一处四面有角楼的建筑,其顶部镬耳山墙设计用于压顶挡风,使得围屋气势更加壮观。
然而,这幢隐藏在山间的客家围屋,在200多年的时间里,只有少数外人曾踏足其中。直到81年前的一次历史性事件,让这座古老的建筑被世人所知晓。在1941年香港被日军占领时,一些著名爱国文化人士和其他重要人物需要转移到安全的地方,经过考察后,榴兆楼成为了他们逃离之路的一个关键节点。这次秘密大营救中,有数百名文化巨匠、学者及其他重要人员利用榴兎楼作为转移站,其中包括茅盾、胡风、张友渔等文化泰斗。
经历了这一切之后,榴兆楼再度沉寂20世纪十年代,当时居住在这里的人陆续搬迁至他方,最终2010年最后一户居民离开,此后这座庇护叶氏家族200余年的古宅再无人居住,只剩下作为家族祠堂使用。当地村民虽定期对其进行维修,但这些临时措施无法解决长远的问题。2019年4月19日,榴兎楼正式成为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之一,并在同年的9月启动了前期勘察工作,以“修旧如旧”的原则来保护与活化利用这段历史。
今年惠阳区政府提出了活化本地红色资源,将碧滟楼和榴兎樓等历史建筑进行修缮。我在茶园村见证了这个过程,与着一个名字叫叶春城的小伙子,他童年的记忆几乎都与这幢围屋紧密相连。他每天都来监视施工进度,每当看到改善后的围屋,他的心情都会变得充满期待。
工程负责人谢忠旗告诉记者,他们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对整个结构进行整体修复。他解释说,该结构存在严重破坏,如瓦面坍塌和墙体损伤,他们计划替换损坏材料并恢复原始状态,同时保证真实性和完整性,以确保其能“活起来”。
目前工程顺利展开,并预计今年底可以完成初步整体改造。此举不仅会确保结构坚固,还能提升视觉效果,为未来的科学传承以及活化利用打下基础。惠阳区一直致力于传承传统文化和赓续历史文脉,并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文物保护与修缮工作,以争取资金支持,对具有重大价值的遗产开展保护活动,让这些珍贵遗产能够不断“活起来”,并使我们的历史精神永恒流淌下去。在此,我也期待着未来更多这样的努力,不断推动我们宝贵的过去向更光明的地平线发展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