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一些地区独特的风俗中,苗族四月八节日以其丰富多彩又神秘古老的传说和习俗,成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文化盛事。贵阳、黄平、松桃等地都有着农历四月初八这一节日的庆祝活动。特别是在贵阳,这一天是隆重的庆典之举,每年四月八,当数万人聚集于此,以喷水池为中心,展开各种文艺表演。
参加者们遵循祖辈所做的事情,他们按时集结于喷水池,对那里的埋葬了苗王的地方进行祭祀。这一天不仅有上坟祭祖的情感,也融入了社交和娱乐元素。人们带着食物,如乌米饭、糍粑和黄粑,从四面八方前往喷水池。在那里,青年男女跳芦笙舞唱歌,与亲朋好友相聚,一直到次日清晨。
关于“四月八”的由来,有这样一个流传已久的民间传说:很久以前,在今贵阳市一带居住的一个苗族部落里,有个名叫古波养六的人,他聪明且勤劳,为部落带来了繁荣。他发现了一条母猪龙,并将龙心收藏起来,使庄稼得到增产,大丰收常年发生。但后来,由于被商人用假龙心骗取真龙心及战争,最终古波养六与女婿祝德弄牺牲在嘉西坝,即今天的一处喷水池附近。
自此之后,每当农历四月初八,苗族同胞便会穿戴盛装,以箫笛芦笙为伴,再次回到这片土地,不仅纪念他们英勇牺牲,更加深了家族间的联系与交流,同时也促进了社会上的商业贸易活动。此刻,“乌米饭”成了象征性的食品,被送往各地,让远方亲戚朋友也能分享这份喜悦与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