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游坪彝族超哩若麦哩卓与泸沽湖地区摩梭人阿夏婚俗比较研究小学56个民族图片介绍自然场景探究

在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与四川省凉山州盐源县之间的泸沽湖地区摩梭人,以及云南红河县大羊街哈尼族叶车人和香格里拉鲜水河峡谷扎坝人中。保留着我国古代母系氏族社会的生活遗踪,即“男不娶,女不嫁”的“走婚”文化习俗。虽然几个地方的“走婚”在内容和形式上有一些不同,但总体上是大同小异。其中尤以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阿夏”婚最具代表性,影响也最大。

马游坪彝族曾经存在的“超哩若麦哩卓”关系,与泸沽湖地区摩梭人的“走婚”制度都是原始社会时期对偶婚留下的遗迹,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的地方。在马游坪及周边以大黑山为中心的葡萄村委会岔河、落水洞村民小组、黄泥塘村委会的黄泥塘、半坡、磨盘箒、老马塘、小竹箒和左门乡左门村委会的白沙河等自称“倮倮颇”的彝族自然村落中,曾经长期存在着两种婚姻习俗,即一种是非正式性的“超哩若麦哉卓”,另一种则是正式结婚。

此外,在《姚安县民族志》中,将马游坪地区的婚俗列入了“陋习”栏目,定义为群婚制陋习加以叙述。但笔者认为,这并不是简单地用群婚制陋习就可以概括。这是在古代母系社会中的奇异独特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主要是建立这种关系的人们彼此相互以某种称呼对方,并且没有共同经济生活,不组建家庭,而通过访宿实现关系。此外,还有其他一些少数民族,如哈尼族叶车人的独特文化特色,他们也有自己的独特传统和风俗。

随着1950年5月国家第一部《婚姻法》的颁布实施,加之各级政府强力干预,“超哩若麦哉卓”逐渐减少。但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这种还依然有些许存在。而今,对于这些传统文化,我们应该进行深入研究,以更好地了解这些民族文化背景下的人口迁移模式及其背后的历史原因,为保护并推广这些珍贵资源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