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中国民居分为几大类型物品间的对话

用立体造型语言讲述客家故事——泥塑艺术家刘沅声的乡土情怀。刘沅声与他的《北联红色故事》大型浮雕相连。在创作2米高的大型深浮雕时,刘沅声展现了他对客家历史和文化的深厚感情。

2019年6月18日,中国客家博物馆重新开放,特邀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梅州市民间技艺大师刘沅声举办“客家记忆·乡土情怀”陶塑作品展。这是他第二次在该博物馆个人展览,以2007年至今创作的客家风情泥塑系列共69(组)件为展品。近二个月来,每天都有众多市民前来参观,有不少家庭专程带孩子前来观看。

12年前,2007年的冬季,39件反映客家的泥塑圆雕作品首次在新落成的梅州客家博物馆中展出5个月,这些作品以粗犷线条、质朴风格著称,其人物造型生动独特,以泥土味和乡土味吸引了一时之众。因此,他一举成名,并获得媒体高度评价:“用泥土凝固客家风情,留给千秋万代。”

通过记录渐远的传统生活方式和历史事件,如《北联红色故事》大型铸铜雕塑,《渡口之战》,以及其他如《砻谷》、《放米》等作品,都呈现了一个生动活泼、充满韵味的时代画卷。

除了陶塑艺术,更扩及公共雕塑领域,用大型铸铜雕塑讲述红色故事,如2014年为“德馨园”创建10组反映廉洁文化教育主题深浮雕,以及2017年的第一个2.3米高的大型铸铜雕像《送子过学堂》等。他还参与了多项重要项目,如平远县河头镇耕读公园中的《送子过学堂》,以及位于平远县博物馆内的程旼像神形兼备。

这些工作,不仅凸显了艺术家的才华,也成为宣传弘扬中国民居分为几大类型的一种有效方式。此外,他还曾获奖无数,被誉为“广东新世纪之星”、“广东省基层宣传文化能人”。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