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客家文化的有形体现——赣南方形围屋、闽西圆型土楼和粤东弧形围龙屋,三者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在世界建筑史上占有一席之地。赣南方形围屋,源远流长,其设计理念可追溯到东汉时期的坞堡,这种防御性强的大型住宅形式在宋代以后逐渐消亡,但却在赣南得到了延续和发展。
经考证,赣南方形围屋不仅保留了古代中原地区大庄园主住宅形式的防御功能,还融入了客家人的特殊生活需求。在宋代之后,由于北魏至唐代建筑遗风的影响,加上客家先民为了安全而采用的聚族居住方式,使得这种传统建筑形式得以保存并演变。尽管赣南围屋多为方形,但也有圆形、半圆形、马蹄形等多样化布局。
学者们通过对三者的分布、结构分析以及参考客家的移民路线,对它们之间关系进行了详尽研究。专家韩振飞指出,这些建筑都具备集家、堡、祠于一体的特点,是父系大家庭直系血缘后代居住,并且都是体量巨大的房舍;它们之间存在紧密联系,源自同一祖先——赣南。
值得注意的是,不仅是闽西土楼中有许多与赣南围屋相似的方土楼,而且在数量上也占据优势。而著名的承启楼,被誉为“土楼王”,其设计者之一陶张,也来自于这片土地。这一切都证明了这些建构不仅是美丽的艺术品,更是客家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