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客家地区,掌牛不仅是一项重要的农耕活动,也是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经历。它不仅仅意味着放牧,更包含了对牛的管理和保护。掌牛通常涉及到黄牛和水牛两种类型,水牛由于性情温顺,小孩有时会骑在上面,而黄牛则脾气暴躁,不容人骑。
掌握掌牛技艺需要一些诀窍,比如不能穿红色的衣服,以免激怒动物。而当遇到难以控制的情况时,适用物理学上的力学原理,如利用树或大石头来稳定绳索。
我自己曾跟随爷爷进行过这样的工作,他让我在一旁看书,同时监督好牵引的方向。我从小就被鼓励通过读书来学习新知识,这与日常生活中通过亲身体验所获得的技能相结合,是我成长道路上宝贵的一课。
除了实际操作外,掌控和放养也有一定的规律。在收获季节结束后,可以将这些牲畜带至山区自由放牧,并于傍晚时分回去寻找。这时候,由于通讯方式有限,我们通常靠“吼”(高声呼喊)来询问周围的人是否见到了我们的牲畜。当时,即便是远处听到了声音,也可以确定我们是在寻找同一种颜色的牲畜。如果现在有人提起这事,我会惊讶地发现,那些年代里的大叔竟然预言了今天使用手机通知大家的做法,这真是令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