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阳节的风俗习惯——赏菊与饮菊花酒,源远流长,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诗作和爱好菊花而闻名,这些习俗后来被人们效仿,成为重阳节的一部分。在自然之中赏菊不仅是对美丽景色的欣赏,也是一种生活态度的体现。清代以后,赏菊之风更为盛行,不仅限于九月九日,而是在重阳前后最为繁盛。
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了宋代时期的重阳节活动,其中提到了多种菊花品种,如“万龄菊”、“桃花菊”、“木香菊”等,每一种都有其独特之处。在《陶庵梦忆》中描述了兖州绍绅家风气,即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近似陶渊明的生活方式。
至清代,《燕京岁时记》中提到,在重阳节期间富贵之家会以数百盆九花(即黄色或白色的平滑无刺蕾科植物)摆放在轩房前后,使得整个空间充满了金黄色的光芒。而在苏州,《清嘉录》则描述了畦中的新开茎叶被运入城市,并堆积成山供人观赏。
至今,各大公园仍然举办大型的秋季展览,将鲜活的青草缚扎成各种动植物造型,是一项极具艺术性的活动。此外,还有许多文学作品如《金瓶梅》、《浮生六记》等书籍,都有关于秋天和重阳节相关的情景描写。
除了赏 菉,还有一项传统习俗,那就是饮用由甘露煎制而成的“吉祥酒”。据历史记录,这种酿造方法早已存在于汉魏时期,由于这种酒具有祛病延年的功效,因此被认为是长寿佳肴。在民间,一直有“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黄精”的说法,其中黄精即指的是这类药性良好的酒类。此外,这种特殊的喝法也能带给人们不同的感受,让他们感受到那份特别的心情和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