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之道法自然现实理解夸张卷二十四

道法自然之现实理解夸张卷二十四:知北游于玄水之上,登隐井之丘,而适遭无为谓焉。此章并假立姓名,寓言明理。北是幽冥之域,水又幽昧之方,隐则深远难知,井则郁然可见。钦明至道玄绝,显晦无常,故寄此言以彰其义也。

知谓无为谓曰:“予欲有问乎若?”若,即汝也。此明运知极心问道,假设宾主,对彼曰:“何思何虑则知道?何处何服则安道?何从何道则得道?”

三问而无为谓不答也,不是不答,不知答也。知不得问,而反於白水之南,登狐阅之上,而睹狂屈焉。

狂屈曰:“唉!予知之,将语若中欲言而忘其所欲言。”

黄帝曰:“无思无虑始知道,无处无服始安道,无从无道始得道。”

“吾与若知之一,其孰是耶?”黄帝曰:“彼真者不知,以此非一;似者中忘,以此非真;我与汝终不近,以此非两。”

圣人行不言之教,则万物皆自生长,无需人间的干预。故《老子经》云,“失 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礼”乃“道”的华饰、乱端首耳。

圣人修身于内,用意于外,则万事皆顺应自然法则,如同天地运行一般。而那些强求名利的人,其结果必将陷入混乱和困境。

故智者不做大文章,只在小心翼翼地生活。而愚夫愚妇,他们却因追求虚幻的富贵,最终落得个空欢喜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