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元子
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 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
盖灾生于稍稍,大病起于微微。一切小恶与小过,便成了大罪。大多数的人,都忽视了这些细小的善行和恶行,他们认为它们无关紧要,因此不愿意去做或改变。但正是这些小善或小恶积累起来,就可能导致大的问题。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需要提醒人们注意这些点滴的行为,它们对个人和社会都是至关重要的。
摘出其要,使知其所生焉,是百病也:
喜怒无常是一病。
忘义取利是一病。
好色坏德是一病。
专心系爱是一病。
憎欲令死是一病。
纵贪蔽过是一病。
毁人自誉是一病。
擅变自可的一 病,
轻口喜言一 病,
快意逐非一 病,
以智轻人一 病,
乘权纵横一 病,
非人自是一 病,
侮易孤弱一 病,
以力胜人一 病,
此乃百毒也。在古代圣人的眼中,无论是好的行为还是不好的事情,没有哪一个是不值得重视的。不管是大事还是小事,只要能够做到,那么就能避免许多麻烦,并且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幸福安康。
老君曰:能念除此百毒,则无灾累,痛疾自愈,济度苦厄,子孙蒙佑矣。这就是为什么在古代中国,每个家庭都尊奉太上老君作为他们精神上的导师,因为他的教诲帮助人们理解如何通过改正自己的错误和提升自己来达到更高层次的生活状态。
这就是太上老君所说的“百毒”,指的是那些会导致身体健康问题或者心理困扰的问题。他告诫人们,要认识到这些问题,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我们的生活,从而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治疗它们。他还强调了修养自己内心世界对于健康非常重要的事实,即使是在最艰难的情况下,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品格,以免引发更多的问题。而当一个人能够真正地理解并实践这一点时,他将不会再担忧任何灾难,也不会再患任何疾病,更不会遭受任何困境,这样他就能享受到一种真正的心灵平静和身体健康了。此外,他还可以期待着未来幸福安康,为家族带来福祉,这种福祉将延续到他的后代。这便是太上老君教授给我们的智慧——通过内省与修养,我们可以避免所有类型的人际关系中的潜在危险,让生命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