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无为而无不为之义,乃是指在于做事时能够自然而然,不必刻意追求,而结果又能达到预期。如同《论语》所言:“无以为也”,这说明了其用心纯粹,没有任何杂念。
达命之情者,则是指那些能够顺应天道自然的人,他们不去强求或刻意追寻,而是让事情自然发展。这与养形相似,即使有形的物体,也需要先有一个基础,然后才能生长和成熟。而生命的起始和终结,都不是我们可以控制的事情,因此,我们应该接受这一现实。
圣人之所以能够免于世俗的纷扰,是因为他们懂得如何与天地保持一致。他们的行为就像是一棵树,它们根深蒂固,不会轻易被风雨所动摇。而且,他们的心灵清净,像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宇宙万物的真相。
孔子曾经问过一个问题:“至人潜行不窒,蹈火不热,行乎万物之上而不栗。”意思是,有些人虽然身处逆境,但他们依然能够平静自若。这背后的秘密,是因为他们掌握了“纯气之守”,即内心充满了平和与宁静。
颜渊曾问孔子:“吾尝济乎觞深之渊,津人操舟若神。”意思是在一片混沌中,他看到了人们驾船航海,就像神一样自由自在。孔子回答说,这就是善游者的本领,因为他们已经忘记了水存在,他们只关注前方的事务,而不是自己的感受。
田开曾经向桓公解释过养生要像牧羊一样,只需关注那些在后面的羊,并且偶尔鞭打一下。而他还告诉桓公,那些只专注于内心修炼却忽略外界的人,以及那些只关注外界事务却忘记内心修炼的人,都不会达到真正的健康状态。这正如单豹和张毅两个人的例子,其中单豹养护自己内部,却遭遇饿虎;张毅则养护外部,却导致内部疾病。此二子的错误,在于没有适时地鞭打那群在后面的羊,以此比喻对身体内部或外部都不加以调理就会出现问题。
最后,桓公听从管仲建议,用法泽田地进行耕种,最终收获丰富,这证明了一种正确处理内外关系、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并且不要忽视身体休息的重要性。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人都应当找到自己的节奏,与周围环境保持谐调,从而实现个人的健康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