抱元子
太上老君,生卒年不详。字伯阳,谥曰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曾任周朝守藏室之史。主无为之说,后世以为道家始祖。孔子尝往问礼,著有《道德经》五千余言。现今社会各行业中,如:铁匠、煤窑匠、碗筷匠、磨刀匠、蹄铁匠等,皆祭拜老子为祖师爷。
太上老君说百病崇百药经
老君曰:救灾解难,不如防之为易;疗疾治病,不如备之为吉。今人见背,不务防之而务救之,不务备之而务药 之。故有君者不能保社稷,有身者不能全寿命。是以圣人求福于未兆,绝祸于未有。
盖灾生于稍慢,小恶积渐大,其害益深远也。这一系列的小过失和缺点,如喜怒无常,一般被视作微小的毛病。但如果不加以修正,它们将逐渐积累成更严重的问题,最终导致个人或集体的灾难。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早早地识别并纠正这些问题,以避免未来可能带来的痛苦。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小过失及其对应的大患:
喜怒无常
忘义取利
好色坏德
专心系爱
憎欲令死
纵贪蔽过
毁人自誉
擅变自可
...
...
这些小错若不及时改正,将会演变成重大罪行,对个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都造成严重威胁。在《道德经》中,我们可以找到许多关于如何避免这类问题以及如何通过修养来提升自己,从而达到真正的人生境界。
总结来说,《道德经》的智慧教导我们要不断反省自己的行为和思想,无论是在日常生活中的小事还是在更大的社会层面上,都需要我们保持警觉,以确保个人的幸福与社会的安宁。此书提倡的是一种内在化的修养,即通过个人内心的转变来影响外部世界,而不是简单地依赖外部力量来解决问题。
因此,当你遇到困难或疾病时,你应当首先反思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天理,是不是由于某些错误的习惯或者思想引起了这种情况。如果能够意识到这一点,并努力改变,那么很多时候就能避免很多痛苦。而那些真诚地追求善良、正确的人,则能够享受到生命中的平静与幸福,这也是《道德经》所强调的一种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