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从斩妖除魔到伴君如伴虎,历代天师纵横捭阖,呼风唤雨,在龙虎山缔造了一系列神秘的传奇。张道陵,是第一代天师,他本名张陵,祖先为汉开国功臣张良。据说他的降生就充满了祥瑞之象。少年时入太学,7岁读《道德经》,26岁被任命为江州令,但他喜欢黄老清净养生之道,所以辞官退隐。在朝廷的诏书面前,他“称疾不起”,坚决不服从组织安排。他也因此为他的继任天师们做了一个令后世皇帝头疼的垂范——屡召不就,你下你的诏,我修我的道。
为了避免皇帝的骚扰,张道陵开始踏上了漫长的寻仙修道之路。他带着王长,从淮河进入鄱阳湖,然后溯流信江进入贵溪的云锦山。在云锦山,他炼起了“九天神丹”,三年后“丹成龙虎现”,于是云锦山也就改名为龙虎山。此时的张道陵已经年过60,但吃了自己炼的丹之后返老还童,就好像30岁的人。周游名山大川并非盲目的自助旅游,而是寻仙访道,为日后的创教打基础。
在巴蜀传 道期间,部分西南夷流传着杀人祭祖的传统恶俗。为了使夷民“心修正道”,张道陵与部分西南夷首领既斗争又团结,通过与他们设坛盟誓,不仅改变了杀人祭祖的落后习俗,而且使众多被贬称为“鬼”的夷民,一跃成为道教的忠实信徒。当“户至数万”, 张 道 陵 又 设 立 了 二十四 个 教 区 , 任 命 祭 酒 等 道 官 来 管 理 道 民 , 形 成 了 天 师 道 早 期 教 规 和 一 套 天 神 地 祇 体 系 。
东汉末年的顺帝年间,当时黑暗瘟疫流行,張 陸 创立五斗米教,也就是后人所称的大乘真宗,由其子孙世袭相传,以符箓斋醮为手段,以追求长生不老和成仙为最高境界。在鹤鸣山,还做出了《二十四篇》自称"太上玄元"。最终,在公元156年(东汉桓帝永寿二年),123岁高龄的一日感觉功成著明,便离开尘世,与夫人雍氏一同登上云台峰,“白日升化”而去,将衣钵秘密地交给儿子,并嘱咐:“世世代代由一人继承我的衣钵,不是我家宗亲子孙则不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