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问世及其道派特征考在自然景观中寻找修道高雅的诗句 - 天然道观

《太乙金华宗旨》的问世及其道派特征考:在自然景观中寻找修道高雅的诗句 - 天然道观

《太乙金华宗旨》于康熙年间成书后,在流传过程中,经过了多次修订,形成了不同的版本。我们目前所见到的《太乙金华宗旨》的最早版本,是乾隆年间邵志琳整理本,收录在他增辑重编的六十四卷本《吕祖全书》之卷四九中,题《先天虚无太乙金华宗旨》。

邵志琳说他的本子“出自苏门(即苏州)吴氏抄本”。该本载有潘易庵等人的序、跋,对成书过程作了说明。

据载,康熙戊申年(1668),潘易庵等7人,在毗陵(即江苏常州)白龙精舍设立乩坛,蒙吕祖降坛,传示宗旨。康熙壬申年(1692),屠宇庵收集散编,并交与张爽庵汇辑。

张爽庵汇辑前后所传,为今所存。最后张爽庵汇辑前后所传,编纂成书。

潘易庵《序》称:“忆自戊申冬,我纯阳圣祖传示宗旨,与同盟七人,再拜而受。”

《道藏辑要》本《金华宗旨》,载有正化子恩洪的识语,将参与康熙戊申扶乩活动的七人分别为潘易庶、屠宇庶、庄惺庶、庄诚庶、周野鹤、刘度尹和许深尹。

这七人的身份各异,有禅学者也有俗学者,他们辈份也不尽相同,但共同的是都曾参与过康熙戊申年的扶乩活动,并接受了吕祖授予的教诲和指引。

康熙壬申年之后,这个团体解散,不再继续其扶乩活动,而是各自发展自己的修行道路。

但到了康熙壬申,又有一批新的人物组成了一个新的扶乩团体,其中包括屠宇安和一些其他人,他们在红梅阁又一次接受了吕祖的教导并撰写下了一系列新的诗句,这些诗句被收入到了最终版权中的《太乙金华宗旨》当中。

10._ 太乙金华宗旨_ 道教文化 -天然道观

11._ 修道十足高雅_ 的诗句

12._ 在自然_ 中寻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