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之源弘道兴唐王法主物品传承古秘籍

。王法主高明见(公元509年—635年),又名远智,字广德,琅琊人(今山东临沂),师从陶弘景祖师,上清茅山宗第十代宗师,谥曰升真先生,后改升玄先生。时人尊称其为“王法主”。王法主作为早期上清茅山宗的宗师在道教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其生平历经梁、陈、隋、唐四朝,而始终游离于出世入世之间,与四朝朝廷均保持着非常好的互动关系,为上清宗在唐宋数百年的鼎盛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王远知碑》记载,当时的僧人宝志曾跟王昙选说:“生子当为神仙之宗伯也。” 王法主少聪敏,博综群书。年十五,前往茅山师事于山中宰相贞白先生陶弘景,得授三洞经法。

陈朝太建十四年(公元582),陈宣帝闻远知大名,召请王远知入重阳殿讲道,大为赞叹。 隋朝开国后,王远知与隋炀帝杨广建立了非常密切的关系。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晋王杨广遣使请王远知相见。随后,在隋炀帝执意幸扬州时,他劝谏不宜离开京师,但未被听从,最终导致了历史上的悲剧。

早在唐高祖李渊未起事前,就已由他秘密送符命给李渊,并宣告李唐将得天命,为唐朝建立后道教地位提升打下基础。而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及之后的一系列事件,以及太宗皇帝对他的提拔和尊敬,都表明了他与新生的唐朝政权间深厚的情谊。

最后,在大唐贞观九年(公元635)羽化而去,当即享寿一百二十六岁。大理寺卿薛颐等奉敕往诣江外置所葬者,更以其遗像立观,以示文武二圣并尊。此乃我国古代文化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历史人物,其影响力直至今日仍然显著可见。在这段时间里,无论是作为一个政治家还是一个信仰体系内部的领导者,他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份丰富多彩的人生,对于理解中国古代社会以及它那复杂多变的人际交往方式,是极具价值的一笔财富。而我们今天能够了解到这一切,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冷冰冰的事实记录,更是在于那些充满传奇色彩的人物背后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我们仿佛能触摸到那个时代浓郁而神奇的地方气息,让我们的想象力飞跃进去,那个年代里的每一个人都是如此光芒万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