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士念的经文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其在阴阳学、天文历法以及医药领域无所不通。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中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这是关于医学伦理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对于学习医学的人来说是必读之作。在这段经文中,孙思邈强调了两点对于成为一位优秀的大夫必须具备的品质。一是精,即要求医者必须掌握精湛的医疗技能,因为他认为医学是一门极其细微且复杂的事业,任何一个习惯于深入研究和实践的人都应该不断追求更广泛的知识并保持对此事业的热忱不懈。二是在诚,即要求医者应当具有高尚的情操,以同情心去理解患者的心境,并发起愿望来救治他们,不应自满而骄傲,更不会为了名誉或财富而牺牲人命。正因为他的崇高职业道德,他被后世尊称为“药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了孙思邈的一生,他出生于京兆华原(今陕西省耀县),从小就聪明过人,在七岁时就开始学习。他能够熟练地谈论庄子、老子的哲学,以及百家的学说,同时也擅长释典。此外,他还喜欢阅读佛教典籍。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展示自己的才智时,被独孤信赞叹为“圣童”。周宣帝时代,孙思邈隐居太白山期间,因隋文帝辅政,被征召担任国子博士,但他以病作为由,不曾赴任。

在太宗即位后,当他被召回京都时,由于他的容貌显得异常年轻,便被当时的人们推崇为有道德修养的人物。当高宗皇帝问及授予他爵位时,他坚决拒绝。但到了显庆四年,又一次被拜谏议大夫,但仍然坚持辞让。这次请求归乡,更获得了特赐良马和鄱阳公主下属司寇的地产作为居住的地方。当时许多知名文学家,如宋令文、孟诜和卢照邻等,都把他视作老师,用师生的礼节对待。

然而,《旧唐书》中的某些记载与其他历史资料相矛盾,这导致人们对于孙思邞真实年龄产生了一种永恒的问题。根据《旧唐书》的描述,开皇辛酉年(公元581年)孟考成出生,而据记载孟考成死于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则意味着当初向魏徵等询问史事的时候,孟考成已经逝世多少年了。这意味着如果按照这个时间线进行计算,那么可能会出现一些不可解释的情况,比如魏徵在修撰五代史料的时候,就已经去世多年的孟考成如何能够提供帮助?这些矛盾加深了人们对古代历史人物真实身份和生活状态的怀疑。

尽管如此,有关他的生平仍然留下了一些迷雾。而最终,《旧唐书》记载说明的是尽管存在这样一些疑难问题,但依然无法否认孙思邞是一个真正存在过的人物,而且他的影响力远超出了个人生命长度。他因其卓越贡献而受到尊敬,并因此成为中国古代最伟大的医学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