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真人孙思邈大医精诚

高明见 孙思邈,南北朝至隋唐间著名道士、医药学家,于阴阳、推步(天文历法)、医药无不善。孙思邈所著之《备急千金要方》第一卷提出“大医精诚”的思想,是论述医德的一篇极重要文献,为习医者所必读。其中认为大医必须具备两个品质,第一是精,即要求医者要有精湛的医学知识和技艺,认为医学是一门“至精至微之事”,习醫之人必须“博极医学源头,无尽探索其奥秘”。第二是诚,即要求医者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以“感同身受”的心去看待病人的痛苦,用以激发出为他人排忧解难的慷慨心情,并发愿立誓:“我愿以我的生命和力量去帮助所有需要救助的人,不仅如此,我还希望能减少人们对医疗资源的依赖,不让自己被物质利益所左右。”以其崇高的职业操守,被后世尊为“药王”。

《旧唐书.孙思邈传》记载:“孙思邈,京兆华原(陕西耀县)人也。七岁就学,从小便表现出了超群拔萃的情趣,他每日诵读超过千余言。在弱冠之年,他既擅长谈论庄子和老子的哲学,又通晓百家文化,还喜欢研究佛经。他在洛州总管独孤信面前展示了自己的才华,使得独孤信赞叹不已地说:“你真是个圣童啊,只可惜你的才能太过巨大,却适合于一个微小的地方。”周宣帝时期,由于国家多事,他选择隐居太白山。

隋文帝辅政时期,他被征召到国子监担任博士,但他却称疾而不赴。当时他曾对亲友说:“过五十年,当有一位真正的大圣人出现,那时候我将会用我的能力来帮助他们治愈更多的人。”果然,在太宗即位之后,他被召进京都,因为他的容貌显得格外年轻,便被誉为神童。当将授予他官职时,他坚决拒绝。此后,在几次与皇帝相见中,都因他的谦逊和正直赢得了皇帝的赏识,最终赐给了他良马以及一片土地作为归宿。

当时社会知名的大师如宋令文、孟诜、卢照邻等都对他表示尊敬并且请求学习。但《旧唐书》的记载中,有关于孙思邈年龄的一个疑惑,这个谜题已经困扰着历史学家们数百年。这段记载指出,“开皇辛酉岁生”,但实际上隋朝开皇年间没有辛酉这一年的纪录,而是在西魏大统七年的公元541年才有此日期,再加上据史料显示洛州总管独孤信夸赞孙思邈为圣童,而独孤信又是西魏时代的大将,这意味着如果按照史书记载的话,孙思邈应该生活在公元541年的西魏时代,与隋朝产生严重矛盾。

然而,《旧唐书》中提到的其他一些事件,如魏征奉诏修五代史期间频繁访问孙思 邮,并从口述传授历史知识,就像目睹一样,这些描述似乎表明了孙 思 邮确实生活在南北朝时代。如果我们接受这些信息,那么尽管存在时间上的混乱,但可以推断出那个人物确实在5世纪末到6世纪初活跃,并且享寿达141岁。在这漫长的一生中,他撰写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作品,如《老子》注释、《庄子》注释,以及三十卷的《千金方》,这些作品流传到了宋徽宗的时候,被敕封为妙应真人,并在道教界享有一定的地位,被尊称为九天采访三界药王天医大圣、药王、大真人等众多尊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