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的疾病肆虐,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人士不幸离世,生死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的心中总会充满悲痛之情,谁也无法坦然地接受这种现实。庄子,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如何看待生与死的呢?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一位哲学家,其思想深受道家的影响,与老子并称为“老庄”。相比于老子的文采,庄子的文笔更为丰富。他游历过许多国家,看到了广泛的人文风情,因此他的见解更有见地。关于生与死的问题,庄子有着独到的理解,但在那个时代很多人都难以理解他的观点。
在庄子的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去世,这个噩耗传来时,他的朋友惠施急忙赶到,为他吊唁,并担心他过于悲痛。但当惠施看到庄子毫无悲伤之色,只是悠然自得地坐着,与人谈论着事物的时候,他感到非常困惑和气愤。因为即使是在自己亲朋好友丧亡的情况下,也应该保持一定程度的情绪哀伤,而不是高声歌唱。
然而,当惠施质问这一切的时候,庄子平静而淡定地说:“我与她相伴一生,如今故去,我内心自然有所感慨,但作为凡夫俗子,我没有通晓生命与死亡之间真正意义,不了解天地间运行规律,所以我并不感到难过。”然后他进一步解释说,“人的生命本身就是空无形态,没有气息,只是一缕魂魄存在于天地之间,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般自然流转,她现在已经融入大自然去了,我何须再哭泣?”
这一番话让惠施彻底无言,对他的安慰和劝导都被抛弃了,最终离开了。同时,庄子的对待自己的死亡也是极其淡泊无华。他认为人只是一个灵魂聚集的地方,一出生便是一缕气聚体,一旦消逝便是一个气散过程,这本就是自然界中的常态,不需要过分执念或恐惧。
尽管古代厚葬盛行,即使身份高贵的人也建造奢华墓葬,但庄子提倡简单朴素。当人们听闻这番理念后,他们深感动容,却又担忧那些野兽可能侵扰遗体。然而这些都不在乎他,因为他明白他们的心意,并且笑着告诉他们:“如果我们把前者的食物给予后者,那岂不是失衡?”最终,他们理解并尊重了他的想法。
《至乐》中有一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同这个哲学家的境界所示:人的生命变化就像春夏秋冬一样,是顺其自然的事业只有坦然接受死亡才能领悟到生命的真谛。而这样的思考方式,使得他的思想达到了更高层次,让后来的世界更加珍视这份超脱生活琐事、接纳宇宙命运的心智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