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徽宗道德真经解义卷之四在自然景观中探索念道德经能辟邪的力量

绝学无忧。御注曰:学以穷理,方其务学以穷理,思虑善否,参稽治乱,能勿忧乎?学以致道,见道而绝学,损之又损,以至於无为而无不为,则任其性命之情,无适而不乐,故无忧。臣义曰:全於天者,无待於外,故绝学。是非无涯,妄知妄见,分别无已,故多忧。学绝则无事於思虑,而完复其精神,而不为聪明之役,不自私也。

唯与阿相去几何?善与恶相去何若?

御注曰:唯阿同声,一性二身,小智大愚离合生分开、达观本源非异圣人所居世间,用心于国政民生,与大夫言语不同;遏恶扬善惟恐未到,有畏于此君子不可不知也。

臣义曰:唯阿同声一心两境相近,又何须较量?唯阿皆出声音所起,一心两境一体。

人之所畏,不可不畏。

御注曰:鼓动万物却与圣人共患难者乃天地法则;吉凶祸福随民众兴息者乃世俗常事;体守天地法则安然無恙,即使涉及世间纷扰亦应有所畏惮,但若不知警觉,那么患难免了罕见。此所以君子因恐惧修养内省,《诗》云:“畏天威。”

臣义曰:顺从自然规律,无我二心,那还有什么可担忧的呢?介入世间繁文缛节,就要面对吉凶祸福和百姓的喜怒哀乐,这些都是尘世俗务中的常态。但人们往往因为这些事情而害怕,却不知道这正是需要谨慎处理的地方,所以说那些令人害怕的事实,也应该被我们重视起来。

荒兮其未央哉?

御注曰:世事万象纷呈如织难以捉摸终始莫得定准,是谓善恶未定处,只有通晓的人才能洞察其中的一致性和变化的必然规律。

臣义曰:“事”指的是世界,“情”指的是人的感情或心理状态,它们不断变迁,没有尽头,就像宇宙的大海一样广阔深邃,没有边际。这就是为什么人们总是在追求那片永远无法触及的心灵港湾——“荒兮”的原因。当一个人能够超越这些变化和欲望,将自己融入到这一切中的本质中时,他就能达到一种平静和自由,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他已经实现了“荒兮”的境界,即没有更多的执着和渴望,只是一种纯粹且宁静的心态,这正是古代哲人追求的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会放下所有的事情,让自己的内心得到释放,最终找到真正属于我们的位置,并享受生命带来的每一个瞬间。这就是为什么许多哲人会说,他们最大的幸福来自于这种超脱感受,而不是在物质上的满足或权力的掌控当中寻找快乐,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些东西都只是暂时性的,都不能提供持久的满足感或者真正意义上的幸福。因此,在现代社会里,每个人都可以通过学习古代哲人的智慧来获得更好的生活指导,使自己的内心更加平静,更好地理解周围世界以及自己存在的地位,从而提升自己的品格,为自己赢得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