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的疾病肆虐,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人士不幸离世,疫情之下生死议题再次成为人们讨论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心中总会涌现出难以言喻的悲痛之情。庄子——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如何看待生与死呢?
庄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大师,与老子的道家学派并称为“老庄”。相比于老子,他的文采更胜一筹。他游历过许多国家,见证了多样的文化风情,因此他的思想更加深邃和精辟。在他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辞世,这个噩耗传来时,朋友惠施急忙赶到,为他送丧,并担忧他的悲痛。但当惠施到达后,只见庄子面无悲伤,一副悠然自得之态。甚至在这个时候,他拿起瓦罐,在众人瞩目的目光下高声歌唱,这让惠施感到极度愤怒。
然而,对于这样的情况,庄子表现出了超乎寻常的平静。他解释说:“我与她共度了一生的岁月,如今她去世,我内心自然有所感受,但作为凡夫俗子,不了解生死的大义,也不懂得天地之间的情理,所以即便如此,我也就不会太难过。”惠施质问:“何谓生死大义?”庄子回答:“人的生命本身是没有形状,没有气息,只是一缕魂魄在天地间飘荡,就像春夏秋冬四季轮回一般自然流转。她如今又归于天地之中安眠,她应该感到幸福,而不是让我们为她落泪。”
这番话,让原本想安慰他的惠施也感到无奈,最终无法反驳而离开。这说明了庄子的境界远远超越了普通人对于生与死的理解。而他对于自己的死亡同样看淡,因为他认为人只是一个短暂聚集着灵气的一瞬间,即便是生命,也不过是阴阳二气结合的一瞬,便散去。而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不需要过分挂念。
尽管古代厚葬成风,但凡身份较高者,其墓葬必定奢华无比。然而,当这些徒弟们听闻他们老师对此持有的观点,他们却无法接受,“您若真如您所言,那我们只怕那些鸟兽将您的尸体啄食!”但这些都没有触动到庄子的底线,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心意,所以笑着说道:“如果夺取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那岂不是失去了公平?”
这种超脱的人格和哲学,使得庄子的生活方式显得异常孤傲,大多数人听到他的看法往往被误解为冷漠无情,但其实正因为他对于生命和死亡有着更深刻、更广阔的理解,所以才能达到一种超越尘世纷扰的心灵状态。
《至乐》中的那句“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同庄子的这番观点一样,让我们意识到人类的一切经历,无论是喜悦还是哀伤,都不过是在宇宙中的微不足道的一个小节,而真正重要的是能够坦然接受这一切,从而实现自我的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