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疾病肆意蔓延,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丧生,疫情之下生死又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心中总会充满悲痛之情,谁也不能坦然面对生死。庄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他对于生死是如何看待的呢?
庄子战国中期的哲学家,他不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道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与老子并称“老庄”。他的文采更胜一筹,他游历过许多国家,见识了各种文化风貌,因此其思想更为深邃。关于生死,庄子有着独到的见解,不过在那个时代很多人对他的看法并不理解。
在庄子的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去世。他朋友惠施急忙赶来吊唁,并担心他过于悲痛。但当惠施到达时,只见庄子脸上毫无悲伤之色,而是在地上悠闲地坐着,有时还和人谈笑风生的。他甚至拿起瓦罐拍打出旋律,不顾旁人的眼光高声歌唱。这让惠施感到非常气愤,因为即使是一般外人的葬礼也不该如此放肆。
然而,当惠施质问这是否太过分时,庄子平静地说:“我与她相伴一生,如今故去,我内心自然有悲,但作为凡夫俗子,我不明白生死之理,不懂天地大道,所以才没有难过。”接着他用比喻形容说:“人的一生命如春夏秋冬四季,每个阶段都自然而然,没有固定的形态或气息,一旦结束,就像季节轮回一样,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为何再去哭泣呢?反而应该感谢她能够安息。”
这种看待死亡的方式,让那些围观的人们都感到困惑和震惊。他们不知道怎么处理这样的情绪,但最终只能接受这一现实。同时,他们也被触动到了:如果能像庄子那样超脱于世俗的情感,这样就不会那么难以应对死亡了。
除了对于自己的死亡态度淡泊,对于厚葬的问题也是同样的态度。尽管他的弟弟们坚持要给他一个隆重的葬礼,但庄子却坚持说,只需天地为棺便可。这虽然让他们感到有些不安,但是他们还是尊重了他的愿望。
但这些话语听起来似乎有些残酷,即使是亲近的人也会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正体现出了他超脱世间一切欲望与恐惧的心境。而且,在《至乐》这篇著作中有一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此,它表明了生命中的每个阶段都是自然流转,不值得我们過分执着。
只有坦然面对死亡才能领悟到生命本身所蕴含的意义和价值。这样一种生活观念,让后来的读者开始思考:是否可以从这个角度出发,以一种更加宽广的心胸来面对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