悟透了天道规律的丈夫为何在妻子离世后高声歌唱他的超脱生死观让后人敬佩不已

。庄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他对于生死是如何看待的呢?

庄子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庄氏名周,字子休,他是战国时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也是道家学派的主要创始人,与老子并成为“老庄”。不过相比于老子,庄子的文采要更胜一筹,他游历过许多国家,看到过很多的人文风情,所以其思想更有见地。

关于生死,庄子有着独到的见解,不过在那个时候很多的人对他的看法并不理解。在庄子的晚年时期,他的结发妻因病逝世,当听闻这个噩耗时他的老朋友惠施急忙赶到庄子的家中吊唁,担心他过于悲痛。哪成想到了庄子的房里以后只见他脸上毫无悲伤之色,只是在非常散漫地坐在地上,还和他人谈论着什么。他还拿着瓦罐拍打出旋律,不顾旁人的眼光放声高歌,看到这一幕惠施就气不打一处来。

别说今天是自家的丧事,就算是一个外人的葬礼也不能如此放肆吧。惠施生气地指着庄子说:“这是你的结发妻,与你伉俪多年,为你绵延子嗣,照顾家中老小,如今她故去了,你说对生死看淡不难过也就罢了,现在却在这里高歌起舞,是不是太过分了呢?”

听到惠施的话,庄子不气也不恼,只是一言以蔽之:“我与她相伴一生,如今故去,我心中自然有悲,但我只是个凡夫俗 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一旦明白这点,也就不难过了。”惠施愤愤地说:“何为生死之理?”

庄子的回答深邃而又平静:“人的一生命同草木一般,无常;即使有形态,也如浮云若飞云,一缕魂魄存于天地间。一生的轮回如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无穷,这本就是自然。我所爱者,如花朵般盛开,又如落叶归根般消亡,她又回到大自然中的一个环节,我为何再去悲天悯人的哭泣呢?反之应该为她感到高兴,这样一想,便也不觉得难过。”

这一番言论,让得意洋洋的心性被削弱,而所有安慰他的话语也都咽了回去,最终转身愤愤离去。这也是因为人们往往缺乏真正领悟生命与死亡真谛的人们所能理解。

除了对自己的死亡也有着超然的情怀,对自己来说,如果哪日自己命尽之后,将不会像古代厚葬那样奢华,只需“天下为棺”便可。但众弟子却无法接受这样的提议,他们听到这番话,不禁涟涟泪下,说:“您既不要墓葬奢华,我们则尊重您的安排,但以天地为棺,我们只怕那些野兽会啃食您的身体啊!”

但这些都不曾放在心上的东西,对于他们来说已经足够。因此,他们知道此乃吾师万年的智慧决断,便没有更多言语,却默默感激,因为能够理解这份超越凡胎凡性的境界,即便是不多的人。

《至乐》中有一句,“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那位充满智慧与勇气的大师所言,每个人的一切生活活动都是宇宙间的一个短暂片段,它本身就是一种平常的事物。而只有坦然面对死亡才能领悟到生命背后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