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中古思想文化史上,五代宋初时期的道门高隐、学术大师陈抟占据了一个重要地位。他的传记资料虽然比较零散,但他以志向高远、学识渊博和功修精深著称。由于他的著述大多散佚,对他的研究相对不足。本文旨在基于前人成果,做些力所能及的探讨,错误之处恳请专家指正。
关于陈抟的出生,有两种说法,一是毫州真源,一是普州崇龛。《谈苑》、《东都事略》等文献主张前说,《普州图经》、《舆地纪胜》等则主张后说。在当代四川学者中,也有坚持“普州崇龛”说的观点,并认为崇龛位于今天的安岳县、乐至县和潼南县境内。而“毫州真源”的确切地址,则有河南鹿邑县太清宫镇陈竹园村和安徽毫州市十八里区十二里乡陈庄村4号这两种说法,这两村均位于涡河之滨,相距不远。
根据《历世真仙体道通鉴》的记载,当年四岁时,在涡水旁戏耍时,被一位青衣媪抱起哺乳,此后便能言语。这段故事传达出了仙姑对神童 陈抟生命力的影响,使其聪明过人。此后的生活轨迹显示了他早慧与超凡脱俗的一面,“举进士不第”,亲丧后,他放弃仕途,以山水为乐,从此投身于道教修行。
唐僖宗光启四年召见陈抟并赐号“清虚处士”,但他拒绝皇帝赠予的宫女,并赋诗表达自己的清高态度:“雪为肌体玉为腮,多谢君王送到来,处士不生巫峡梦,空烦云雨下阳台。”此外,他还曾应唐长兴中的进士考试未第,更使得他看透红尘,不求名利,只愿随风流转,与天地合一。
在晚年的生活轨迹中,我们看到陈抟不断游历于华山与武当山之间,与同道者交流心得。他受周世宗柴荣召见,被任命为谏议大夫,但最终未仕,而被赐号“白去先生”。此外,他也曾与赵匡胤(即宋朝建立者的赵匡胤)对弈,并切磋棋艺。当赵匡胤即位成为皇帝后,即使派人招募,但 陈抟避忌官职,最终未被征召。
尽管如此,在宋太宗赵光义统治期间,再次受到重用,被授予希夷先生之称号。在其之后的一段时间里,由于各种原因,如盗墓事件,最终导致了许多关于他的历史细节变得模糊。但无论如何,他留给我们的,是一种超然物外、追求自我完善的人生态度,以及对于自然界深刻理解和尊重,这些都是我们今天仍然可以学习和思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