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疾病肆意蔓延,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丧生,疫情之下生死又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心中总会充满悲痛之情。庄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如何看待生死呢?
庄子是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其文采更胜于老子。他游历过许多国家,见识了多样的人文风情,所以其思想更有见地。在庄子的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逝世。他的朋友惠施急忙赶来吊唁,但看到庄子的态度后,不禁气愤。
原来,在那个时候很多人对庄子的看法并不理解。他不仅对于自己的妻子死亡没有太多悲伤,而且还拿着瓦罐拍打出旋律,高声歌唱。这让惠施感到困惑和不解。惠施指责道:“你与她相伴一生,如今故去,你说对生死看淡不难过也就罢了,现在却在这里高歌起舞是不是太过分了?”
然而,庄子并未气恼,而是平静地说:“我与她相伴一生的缘分已尽,她如同春夏秋冬四季一般自然地离开了。我只是个凡夫俗子,不明天地之道,因此也不难过。”他认为人的生命本质无形无象,只是一缕魂魄存于天地间,一般而言应坦然接受这一自然规律。
此外,对自己的死亡观,也很淡然。他认为人乃一缕魂气聚集起来的,是气聚则为活,是气散则为亡,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没有必要将死亡看得太重。他甚至建议自己死后不要厚葬,只需天地为棺即可。但他的徒弟们却无法接受这种理念,他们担心那些野兽会啃食他遗体。
尽管如此,庄子并不介意,因为他知道他们的心意,并笑着告诉他们:“若夺了前者的食物给后者享用,那岂不是失去平衡?”只有能理解和接纳这样一种超脱命运、超越常人的生活态度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生命的意义。
《至乐》中有一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庄子所言,人的生命变化犹如四季轮回,这本就是平常事。只有坦然面对死亡才能领悟到自然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