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球性疾病肆意蔓延,世界上有数以万计的人因此丧生,疫情之下生死又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在面对生离死别时,我们心中总会充满悲痛之情。谁也不能坦然面对生死。庄子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那么他对于生死是如何看待的呢?
庄子战国中期的哲学家,其见解独到。他认为人乃一缕魂气聚集起来的,生既是气聚,死则是气散,这本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根本不需要将死亡看得太重。在他的晚年,他的结发妻因病逝世,但他并没有过度悲伤。他拿着瓦罐拍打出旋律,不顾旁人的眼光放声高歌。
他的朋友惠施急忙赶来吊唁,并准备许多话劝解开导。但当惠施看到庄子的态度后,便感到非常困惑和愤怒。庄子平静地说:“我与她相伴一生,如今故去,我心中自然有悲,但自己只是个凡夫俗子,不明生死之理,不通天地之道,因此也不难过了。”
惠施质问:“何为生死之理?”庄子回答说:“人的一生本就没有形态,只是一缕魂魄存于天地间,一生的变化如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般的自然。当她再次散于天地之间,我为何还要悲天悯人的哭泣?反而应该为她感到高兴。”
这一番言论让惠施无奈,他转身离去。而庄子的徒弟们也都感叹于他的大智若愚,他们虽然理解但却无法完全接受这种超脱的心态。
在《至乐》这篇文章中,有句话“生亦何欢,死亦何惧。”正如庄子所言,人的生命就像春夏秋冬四季变化一般,是一种自然的事物。只有坦然面对死亡才能领悟到自然的意义。
综上所述,庄子的超脱观念对于我们今天来说仍是一个深刻的问题。这不仅仅是一个哲学问题,更是一个心理和精神层面的挑战。在这个时代,我们是否能像庄子一样,从容面对生命中的起伏?这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