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长们虽默非烟火之外好听的道士道号不容人间误解_天然道观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听说关于修道者的闲言碎语,这些说法通常基于对他们生活的误解。许多人一来到道观,就发现道长们不太热情,甚至不爱说话,于是便猜测这些道长们是不是都清高,不食人间烟火?答案是“非也”。为了澄清这一点,我将根据自己的学修经验简单叙述:

一、道长冷漠吗?错了,他们并不“冷”,只是有时需要时间去了解你。

有些人总是一副冷面人的样子,即使偶尔笑,也不过是应付而已。这与道长不爱说话有点相似。那些“冷面人”并非不会笑,而是不轻易展露笑容,除非涉及自身利益的事情。在与善信交流时,如果不断提出问题,比如“你没有师承就不能做法事?”或者“我觉得某某话说得不对怎么理解?”等类似问题,不要指望得到直接回答,因为有些话只能给懂的人听,有些话只适合一般善信,而有时候回避一些无聊和争辩的话题本身就是一种回复或态度。

对于无法言说的深奥之事,保持沉默才是明智之举,因此久而久之,便产生了“清高”的误解。此种说法不过是一种贬低修行者的泄愤之词,没有实际根据。如果过多解释,便会违背 道教的宗旨——无为状态,这在修行中是个大忌。

二、遵守口戒律条。你可能不知道,说多了也是犯戒的。

在 道教,从立教开始,就非常重视戒口这项规范。《老君说五戒》中提到,“不妄语者,乃至无有漏泄。”《老君戒经》则强调:“若不闻见,不心所虑,对人以语,为妄语。”

《初真戒》进一步阐述:“迷人未识道时…不能省觉…自蔽光明…任心肆意…”即便如此,一些绮语、谄曲、反复两舌仍然被列入十恶之列。真正的大士,在过程中自然遵守祖师爷传下来的诸多律条,即使因此被外界看作是不言语的怪物,也绝不会破坏这些律条,更不会因此影响自己的修行。这正是修行者与普通人的最大区别。不论他如何被理解,他自己却必须坚定其信念,无论何时都不受动摇。

三、怕言多失,因果责重大。

每个人都不是万事通,也无法掌握所有知识领域,因此,对于自己不知晓的事项,道长一般不会涉及;对于损害 道教或祖师的话题,或社会和个人议题,也避而远之。作为一个充满情感的高级动物,当交流激动起来,都难免会出现失口的情况。而如果听众聪明,那么能够分辨好坏;但如果听众痴迷,则可能因为错误地按照误传办事,从而招致损报,使得讲过的话需承担责任。而为了保全自身安全,同时符合 太上《道德经》的精神——“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所以很多时候人们选择少说话,但这并不是缺乏热情,只是在用一种更为深层次和谨慎的心态去维护自身和他人的福祉知晓了上述三个理由,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样做,以及应当如何改变对这样的行为的看法最后,我祝愿天下的善信福主都能获得正真的知识,以此达到性命双修,并享有一切安宁与幸福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