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位女灸学家鲍姑在自然中探索道家为人处世之道

鲍姑,名潜光(约公元309-363年),出生于山西省长治上党,是晋代著名道士葛洪的妻子和女灸学家。她的父亲鲍靓是官宦兼道士,以其广博的知识和精通的仙道而闻名。鲍姑自幼在父亲影响下,对道教有深厚的兴趣,并且继承了父亲和丈夫医术,尤其擅长艾灸疗法。

她以治疗赘瘤、赘疣而著称,用红脚艾进行灸治,一炷即能消除病症,她被尊称为“鲍仙姑”。虽然没有留下自己的医学著作,但她的经验可能融入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该书中有许多针对灸法的描述,这些描述可能与鲍姑之才有关。

鲍姑的一生主要是在广东渡过,她行医采药,足迹遍及南海县、番禺县等地。她制定的越岗山艾,被后人称为“神艾”,并且传说她化身为乞食老妪时,为崔炜抵偿酒瓮损失,而后崔炜得到了这段时间用于治疗赘疣的越岗山艾。

至今,在广州三元宫内,还保留着关于鲍姑当年使用的人穴位图,以及纪念她的祠堂。在历史记载中,她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女性医师,而且是中国医学史上第一位女灸学家之一,其功绩被后世所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