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人讲逮头

作者:杨盛龙 信息来源:西湘记忆 早就想写一篇有关湘西话中的用作多种动作的动词“dai”(读上声)的短文,翻遍了字典、词典,也查不到那个“dai”怎么写,只有用“逮”代替。有一次,我到一位曾于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在湘鄂川黔根据地领导斗争的老将军家中拜访。一听我是湘西人,老将军说:你们湘西那地方“吃饭”叫“dai(逮)饭”。我把这个字按读音记作“逮”,要是按用在此处的意思,得写作“啖”比较近似。苏东坡诗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就用“啖”。关中人吃面条不叫“吃”,叫“die(喋)”干面,关中平原南部口音接近四川话。湘西话属于四川方言体系,说的“dai(逮)饭”,读音介乎于“dan(啖)”和“die(喋)”之间。不仅说“逮饭”,与吃有关的喝水、饮酒、抽烟等都说“逮”。说“逮”有一股潇洒、豪爽的气度和痛快劲头,如不是这样则还是说“吃”,说某人不行,就说:那你还得吃几年锅巴稀饭(才赶得上我)。类似此处不说“dai(逮)”。“dai(逮)”的意思不仅是“吃”,使用广泛得很。去年的一天,我和一位乡亲游香山,选景点拍照留影。一位游客听出我们的湘西口音,就用家乡话对我俩说:给我也“dai(逮)”一张!这里就是“照”的意思。湘西人说“dai(逮)”,包括现代汉语词典中“打”、“搞”两词的多种含义,如:击,殴打,交涉,放射,领取,捉,砍,计算,游戏,做,设法弄,提高,整人,等等;还有英语“make”的多种含义,如:做,制造,作出,写作,获得,组成,完成,补充,等等;而且比以上这些含义还要广泛得多,诸如犁、挑、锄、送、申请、背诵、提意见等多种动作,也用“逮”表达。乡间骂人:“逮”你妈!问是否被选上代表:“逮”倒没有?回答:“逮”倒了。问某人考上大学没有:“逮”起了没有?湘西人说话口不离“逮”,常说:我们湘西人讲“逮头”。这讲“逮头”,就是讲“狠”,透出一股“蛮气”。上衣脱下甩开,头帕揭下来拦腰一捆,脖子上青筋暴起指头粗,臂膀上肌肉凸起,拳头握得劲鼓鼓,一个顶天立地的钢铁汉。湘西人的“逮头”,在历史上闪耀光彩。明嘉靖年间,倭寇骚扰我东南沿海。受朝廷之命,湘西土家、苗、汉等各族人组成的队伍开赴前线。强悍英武、勇敢善战的平倭队伍出奇制胜,击败了骚扰者,荣获朝廷称誉的“东南第一战功”。第二次国内战争时期,在中国处于极端困难的情况下,形成和发展起以湘西永顺、大庸、龙山、桑植为中心的湘鄂川黔根据地。当时,以湘西为主的湘鄂川黔土家、苗、汉数万人参加红军队伍。在红军反“围剿”斗争中,各族人民积极支前,组织挑夫队、担架队,配合红军行动,做出了可贵的贡献。贺龙就是湘西人的突出代表,他两把菜刀闹,参加领导南昌起义,开辟湘鄂西和湘鄂川黔根据地,从一个湘西汉子成为共和国元帅。山高谷深、地势险恶的湘西,解放前匪患严重,遐迩闻名。除了极少数负隅顽抗、与党和人民群众为敌的土匪头子,匪兵中多数人是穷苦出身,是迫为匪的。解放大军剿除了湘西的百年匪患,使这块土地和人民获得新生。匪兵中一些人被收编进解放军部队,在后来的战斗中荣立战功。湘西人积极支援抗美援朝,很多青年人纷纷参加到中国人民志愿军行列中。湘西人作战勇敢,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功勋卓著,其英雄事迹被记载在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传中。 湘西人被盛传勇敢顽强,吃苦耐劳。湘西人讲“逮头”,带几分“蛮气”,能战能胜。 本世纪二十年代初,二十岁的沈从文受“五四”运动的感召,只身从故乡湘西到北京,追求知识和光明。寒风中,他身穿单衣,哆嗦着身子,在朋友的接济下开始文学创作,奋斗成为名噪一时的“多产作家”,成为中国为数不多的世界级作家。一身“蛮劲”,几分悲壮,湘西人的讲“逮头”成就了沈从文的文学事业。 湘西人粗犷,强悍,正直,豪爽,性格独特。湘西人爱讲“逮”,不管什么都要“逮”几下。湘西人的讲“逮头”,实际上就是一种强悍性格,一种不达目的势不罢休的劲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