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常(1193-1256),元初著名全真道士,字浩然,其先在河北永平人。幼孤,由伯父抚养,年十九时,不从伯父之议婚,而选择独自游历云水。他最初隐居东莱的牢山,再迁至天柱山的仙人宫。在那里,他遇到了邱处机,被邱处机聘为随行之一。
元太祖十三年,李志常应邀西行觐见,并被选为十八位随行中的一个。次年,当邱处机返回时,李志常继续留在燕京长春宫,与尹志平共同管理教门事务。当时,他参与了对太子进行儒家经典教育的事宜,并且得到太宗的赏识。
在太宗五年的某一年(大约1233年),李志常受命创建国子学,以教授蒙古贵族和汉族官员。此举旨在促进蒙古贵族学习汉文化,以便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全真道首领通过这种方式获得了重要的地位和影响力,使得道教得以迅速发展。
李志常也因此受到太宗的重视,在其晚年被任命为掌教,并于1238年加封“玄门正派嗣法演教真常真人”。他还曾请求扩建灵虚观并修复王重阳的修炼场所——终南山灵虚观,这一请求最终获准。在宪宗元年的某一年(大约1251年),他奉命遍祭岳渎,并参与多项国家活动,为他的声望增添了一层光辉。
然而,在宪宗五年的某一年(大约1256年),由于佛道之间的矛盾激化,全真道遭遇重大打击,最终导致了全真道鼎盛局面的结束。同一年六月,面对这些挑战与失意,李志常去世后,其遗体被安葬在灵虚观附近。他的一生和贡献对于研究中国历史尤其是宋末到元初这一时期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