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的智慧遵循自然法则远离三种卑微之心

老子的《道德经》,虽简约仅五千字,却蕴含深奥之谜,被誉为万经之王。尼采赞叹它如永不枯竭的井泉,富有宝藏;鲁迅认为,不读《老子》便不知中国文化、宇宙真谛;马云数十载行商,一直伴随此书。

今日,我们从人生角度探究《道德经》给予我们的启示。其中提到:“处世中不可交之人”,要想成就事业,必需远离。其三者是:

空口说白话的人

“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一个轻易许诺他人的空谈者,便是失信于人者。一切皆因果相连,如果你不重视言语,那么所作所为定无好结果。

说出的话,要尽力完成,如斯方能获益匪浅。

整天说话,嘴不停的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生活中常见,有些人为了显摆,无论何时何地,都一味絮絮叨叨。这类开朗但缺乏自控的人,其缺点暴露,同时招致他人的厌烦。

言多必失,是非玩笑话。如果不能控制嘴巴,那终将因此失去更多机会。

华而不实的人

“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 ;处其实,不居其华。”我们应追求实事求是,而非华丽无用。在快速发展的社会里,这些追求表面者的往往忽略了内在实力。

老子指出,大丈夫应立身敦厚,不居于浇薄;应心存朴实,不居于虚华。如此人才让人产生信任感,而华而不实,则毫无建树。

很多人认为,《道德经》不是被读,而是在生活、工作和经验中悟透,它像一把尺子,可以量出哪里做得不好、哪里做得好,用以全知。我相信,《道德经》是一部为人类提供智慧全书,其内容广泛涉及经济、军事、文化和生活等领域,也是企业管理宝典,因此深受一些企业家喜爱。

不同的人阅读《道德经》,会有不同的理解,每日研读《道德经》的个人,其格局定高过平庸众生。这部哲学性极高的著作指导性强,在西方哲学家的终极问题上也能找到解答,并以中国式方式回答,对中华智慧充满力量。不论你如何领略这位古祖宗的智慧,只要翻阅一下《道德經》,都能在生命路途上获得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