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华真经注疏弘扬道教文化语录之二十九

寓言十九,藉外论之。世人愚迷,妄为猜忌,闻道己说,则起嫌疑,寄之他人,则十言而信九矣。故鸿蒙、云将、肩吾、连叔之类,皆寓言耳。

重言十七,所以已言也,是为耆艾。年先矣,而无经纬本末以期年耆者,是非先也。人而无以先人,无人道也;人而无人道,是之谓陈人。

卮言日出,和以天倪,因以曼衍,所以穷年。不言则齐,与己同则应,不与己同则反;同於己为是之,异於己为非之。

故曰无语言。语言若彼所语言,而我竟不语言也。此复解前言无语言义,有自也而可,有自也而不可;有自也而然,有自也而不然。

物固有所然,无物不然,无物不可,此乃自然界的律法。我亦当顺其自然,不强求于外,以致于长久安稳的生活状态。

庄子谓惠子曰:孔子行年六十而六十化,与时俱 也。此乃说明一切事物都在不断变化中,我们应该随着变化去适应,不强求固定不变。

惠子曰:孔子勤志服知也。这话表明惠施对孔子的看法,他认为孔子的学问是通过勤奋和学习得来的,并不是自然随时变化的结果。这就说明了惠施对于圣人的理解还远远不到位。

庄子曰:孔子谢之矣,而其未 之尝 言。这句话意思是说尼父(庄周)感叹到虽然知道但从未曾提过,这就是他的高深见解,没有必要用多余的话来阐述。而且这也是对惠施的一种批评,因为他没有真正理解到圣人的境界和态度,对待事物应当顺应自然,不必执拗或刻意去改变它们。他认为能够接受并顺应这个过程的人才能够真正达到心灵的平静和内在的智慧,从此以后不会再产生任何烦恼或困扰。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他已经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级的心理状态,即一种超越时间和空间的认知状态,也就是“全知”、“全能”的境界。但这种境界并不意味着停止思考或者停止活动,只是在思想活动中保持一种超脱的心态,使自己的行为更加符合宇宙规律,从而实现个体与宇宙间的一种内在统一。在这样的状态下,他会更加容易地发现自己与世界之间存在的问题,并采取行动解决这些问题,这样做可以避免许多可能出现的问题,从根本上减少冲突,让社会变得更加稳定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