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智虚:道教三大奇书探秘在社会的今天
【内容提要】:本文基于前人研究成果,重新梳理《参同契》作者传承情况,并提出三个疑问。通过对这些疑问的考察,本文重新提出《参同契》的作者传承体系的可行性倾向。
【关键词】:《周易参同契》, 作者传承
《参同契》一书被誉为“万古丹经王”,在道教丹功中与《悟真篇》并称“双壁”,享有极高的地位。无论是内丹还是外丹,无不将其置于非常崇高的地位。后世的丹家通过注解等方式,对其进行了进一步阐释,各派别的丹功都对其有所阐述。但由于典籍文献资料有限,对于《参同契》的研究仍有许多待挖掘,尤其是对于其作者,更是存在多种版本和不同的说法,只能有一种希望我们所做的探讨越来越接近。
史料梳理:
(1)彭晓注本
彭晓引《神仙传》,魏伯阳者,是会稽上虞人,被世袭簪裾,不仕朝廷,修真潜默,养志虚无,以博瞻文词、通诸纬候著称,每视轩冕如秕糠焉。不知师授谁氏,由此得《古文龙虎经》,尽获妙旨,即约定撰写了三篇作为《周易》的辅助书,即现在流行中的三卷。密示青州徐从事,让他隐名而注之。在后汉桓帝时,由公复传授给淳于叔通,便开始流布于世。
(2)阴长生注本
阴长生认为,《参同契》的创作过程如下:由徐真人先后传与魏伯阳造五相类,然后改名为现今之名;之后由淳于叔通补续其中缺漏,将象征三才之道的一些内容加入进去,使得这部作品更加完善。
(3)容字号无名氏注本
无名氏认为,《參同契》的创作过程如下:由凌阳子首次传授给徐从事;然后徐从事又将其再次转交给淳于君;最后淳于君根据卦象进行了调整,最终形成了目前所见的版本。不过,这个说法中关于凌阳子的存在以及魏伯阳是否真正参与到创作过程中的描述比较模糊。
除了以上几种主要观点外,还有其他一些旁证材料,如曾慥玄光说、刘知古说、葛洪说等,也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各自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争议和不足。
现代学者汪启明先生对此进行了深入分析,他指出每一种史料都需要经过严格考证才能接受,并且他还提出了一个重要结论:“早期三家注材料均以‘会稽’为‘郐国’。”这种结论影响很大,但也有不同意见,有些学者认为宋以后的材料可能更具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对於 《參 同 契》 的 研 究 和 探 討 是 一 项 非 常 有 意义 的 工 作,它 不仅 提供 了 对 古 代 丹 经 学 说 的 深入理解,而且对于我们今日对于这个领域知识的一般了解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希望能够继续深化这一主题,为人们提供更多精确和可靠的事实信息。(图37)
[1] 彭晓. 《还丹内象金钥匙·序言》
[2] 阴长生. 《阴长生注·序言》
[3] 无名氏. 《容字号无名氏注·序言》
[4] 曾慥. 抱朴子
[5] 刘知古. 日月玄枢论
[6] 葛洪. 神仙傳
[7] 陶弘景. 真诰·稽神枢
[8] 张玄德. 丹論诀旨心鉴·金丹論第三
[9] 唐陆德明.经典释文_
[10] 王利器.集解_
[11] 阴长生.阴长生注_
[12]. 汪启明先生對於 周易參貞輯の考證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