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文化全真律坛外人不知的秘密之戒法不妄传怎么做到无欲则刚天然道观解密对偶

在1989年,北京的白云观举行了一次历史性的传戒仪式,这是自解放后全真派首次公开展示其戒律。照片由宋士洪道长提供。对于戒律,禁忌至关重要,它是回归真实的关键,也是修行的责任。在天真的皇人看来,只有模仿真正的道士才能称为道士;只有遵循真正的人才被视为规矩。

一旦进入戒坛,接受者必须以诚心受取,并致力于保持安静和威严的仪式远离五祖和七真,以树立自己的榜样和家庭传统。这一点可以看作是一个严格的教务活动,而不是法事,它体现了严肃的情节、重建教规和建设风貌。

为什么这么说呢?其实,不仅全真派,有许多其他宗派也拥有相似的传戒活动。例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有了正一道教中的传戒活动,如《唐景云二年道士王景仙从雍州长安县怀阴乡东明观三洞法师中岳先生张泰受十戒十四持身品牒(十戒经盟文)》这份文书记录显示了唐代的一位女道士王景仙如何向三洞法师张泰接受了十大誓言,从而超脱三界达到上清之境。

有人认为,佛教对道教传授习惯有所影响,但这种说法并不成立,因为印度早期佛教并未记录过类似的传授仪式,而中国佛教关于此方面的记载则主要出现在唐宋以后,这比 道 教 早 的 传 戒 活 动 还 要 晚 多 年。全真派对于此非常认真,他们只会在找到合适的人选后才会正式教授这些秘密。

根据《玄都律坛内庭要秘》,任何希望获得接收方丈大律师指导的人,都必须具备以下十个条件:好胜之心不强迫善行;智慧与贤德无疑虑;聪明能辨别虚假与真理;谨慎言行不超过实际能力;温柔克制,无过失或恶行为;能够超越自己的老师,没有骄傲的心态;尊敬老师,对教育充满珍视如同贫穷得到宝贵财富般珍惜它; 对于前任导师尽可能表示感激之情; 持续请求受取,不眠不休直到成功; 这就是所谓的“十相”。

另外,如果方丈大律师认为接受者的思想行动符合标准,他才会将这些秘密直接赐予他。如果他们表现出了错误的心态、缺乏诚意、没有坚定信念或五逆行为,那么他们就不会获得这些知识。此外,即使有人愿意学习,也不会因为疾病而被拒绝。但如果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可能会将这些知识藏匿在名山福地、海岛龙宫等地方,只有当劫运流转自然出现时,这些知识才会再次显露出来。

总结来说,作为一种古老而深邃文化,道教学术体系中对于受取某种神圣承诺或者入门礼仪具有悠久且丰富多彩的地位。这一过程源远流长,从太上一直降临到世间凡人,是一个既庄重又神圣的事业始终伴随着人们追求永恒生命本质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