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思想在宋瓷艺术中的体现道教文化与天然道观的融合 _ 人物探索无欲则刚的境界

宋代,瓷器艺术已臻完美,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引人遐想。我们既惊叹其完美,又需思考背后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郑樵在《通志》提出了“制器尚象”说,他认为人们制器既实用又有所取象,即寄寓。此理源于《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瓷体现了中国艺术最高境界——器亦道,道亦是器。

以梅瓶为例,小口、细颈、肩部圆润,收腹敛足,如玉立美少女娇艳含羞。曲线直线交织变化,方圆结合。梅瓶端庄秀美,但内荏羸弱,与唐代追求外向博大的造型形成对比。

宋人摆脱以物役心的心理桎梏,使心灵得以解放和净化,将人的审美情感过滤到极致,不追求恢弘博大或炽热情感,而是精深透妙的观照及细腻品味对宇宙人生领悟。

修文偃武国策和收缩疆域,让宋人的心灵变得内向,其文化也转向注重意态神韵和典雅平淡。这种审美思想在宋瓷中得到了完美体现。

釉色之美追求自然朴素,对纹饰鄙视繁缛去伪存真,以天青为尚,被贴上“自然”的标签。“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形而下的器,是触可摸可感的载体。

冰裂纹是一种比喻,其状如冰开裂时形成的纹理一样,是一种残缺转化为美的手法。在官窑、汝窑等作品中,以青色为上温润莹澈,并伴随蝉翼纹般的小气泡,在光照下隐现如群星,被称作“聚球攒珠”。

这些裂片是在自然力的作用下形成,这正是道法自然思想在瓷器上的提炼与表现。崇尚天然真实鄙弃人为斧凿痕迹,最能代表这一点的是烂若晚霞的钧瓷,它将自然美与艺术美融为一体达到浑然天成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