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道人能有爱情吗道家思想对宋瓷的影响在天然道观中寻觅答案

在宋代,瓷器已臻完美,其宁静典雅、含蓄自然、清新质朴,如春水明月,绿云薄冰,让人对美产生无限遐想。我们既惊叹于宋瓷的完美,也要思考那隐藏于表象之下的精神世界,这是读懂宋瓷精神的钥匙。

《通志》中的“制器尚象”说认为人们制器既是为了实用也是为了“有所取象”,即有所寄寓。而《易》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宋瓷则完美地体现了道器合一的中国艺术最高境界,器亦道,道亦是器。

以梅瓶为例,小口、细颈、肩部圆润,收腹敛足,体态修长丰满,如玉立的美少女。它讲求曲线和直线在造型上穿插变化,而非张扬外向博大,而是内荏羸弱,与唐代相比,更显其内敛静若处子之姿。

宋朝战乱频繁,每战必败后,便需割地赔款送礼求和。这让人们转向内心反视与自省,对理学思想更加倾心,使得无为观念及理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将人的审美情感过滤到极致,不追求外在物象恢弘博大或炽热情感发扬蹈厉,而是精深透妙的心灵观照和细腻品味宇宙人生。

国策偃武修文与疆域收缩,让人的心灵变得内向,使文化变得温文尔雅婉转妩媚精致细密。这种审美特质也转向注重意态神韵和典雅平淡。以梅瓶为例,它端庄秀丽,但始终不是张扬外向博大的,而是一种内荏羸弱的形式,与唐代相比,更显其内敛静若处子的特点。

通过造型上的设计,无论大小皆可手抚摸环视随时拿起把玩,这种控制性与生理共存,在理学意义上消除了心性与生理之间冲突,使二者合二为一圆融共通,是生命力的自身追求。此举也映射出老子“小国寡民……民至老死不相往来”的某种思路,即一种在方寸之内控制的心境追求。

釉色装饰中体现的是老庄美学,即道法自然。在此背景下,以天青色最受崇尚,被贴上了“自然本原状态”的标签,“天不变,道亦不变”,作为形而下者之器成为触摸到的载体。纹样的冰裂纹更显其独特魅力,从缺陷中创造出新的艺术风格,将残缺转化为美好,或称蟹爪纹或聚球攒珠,都展现出了自然力量形成的事物本真趣味,以此证明了人类对自然的一种敬畏乃至崇拜的情感状态。

最后,还有一类釉色叫做钧窑,其呈色原理是在火作用下金属元素反应形成,可以将自然美结合成浑然天成、天衣无缝的情景,比喻晚霞千变万化,是古人赞誉未有的绝唱。在这所有过程中,无一点人为因素,只不过完全遵循着古老智慧——“当知夫水利于鱼,不如渊;知养身以食,不如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