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高明见,历史上,有些人物的重要性出于种种原因被有意或无意地低估了。道教的河上公就是一个被低估的人物,关尹子亦然。而如果排列被低估指数的话,关尹子大约为第一。
《庄子·天下篇》曰:以本为精,以物为粗,以有积为不足,澹然独与神明居。古之道术有在于是者,关尹、老聃闻其风而悦之……关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
在《庄子》里,称之为“关尹”,排名尚在老子之前,并称为古之博大真人。
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第三》:老子修道德,其学以自隐无名为务。居周久之,见周之衰,乃遂去。至关,而不姓关;“喜”字亦是讹传误将官职加于名字。
虽然如此,“文始真人”的称号仍旧对他保持着崇高的地位。在先秦典籍中,如《列子》、《庄子》、《吕氏春秋》,都提到过他的主要思想,比如建常无有、主太一,用濡弱谦下作为表象,用空虚不毁万物作为实质,以及芴若亡寂若清等观点。
古代隐士对他推崇备至,将《關尹 子》的价值置于极高位置,如东晋道教理论家葛洪盛赞:“方士不能到先儒未曾言,可仰而不可攀,可玩而不可执,可鉴而不可思可符而不可说”。
此外,在内丹仙学中,他被视作修为最高的内丹法门,被奉祀于老子的侧面,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